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

来夕九秋半,月同心迹清。
已知千里共,祗欠一分明。
流水往来影,幽人今古情。
撞钟先得句,尘世不须惊。

作品评述

《次吴菊潭八月十四夜韵二首》是宋代叶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到九月半,月亮的轨迹清晰可见。
已经知道千里之外共同拥有,只差一点点明亮。
流水来去留下倒影,幽居者心情跨越时空。
敲击钟声先得到诗句,尘世间不必惊慌。

诗意:
这首诗以吴菊潭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慨和思考。诗人观察到九月的月亮,月光洒在水面上,清晰可见。诗人意识到自己与千里之外的人们共享同样的月光,但只差一点点就能看到完全明亮的月亮。流水的倒影在时光中来来去去,而幽居的人们的情感却能跨越时空。最后,诗人提到撞钟的声音,意味着先写下了这首诗的句子,暗示在尘世中不必过于惊慌,应保持平静和淡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色,并通过对月亮、流水和幽居者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尘世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比较明亮的月亮和稍显阴暗的月亮,以及流水的往来与幽居者情感的跨越,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最后一句“撞钟先得句,尘世不须惊”,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超脱和豁达的心态,暗示人们应当在尘世中保持平静和淡泊,不必过于惊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感觉,展现了宋代诗人细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小园红入春无际。新声休写花间意。一笑唤真真。香腮酒未醒。惜芳追胜事。畅饮余诗思。无处说衷情。暗尘罗帐生。

万事纷纷醉即休,无功可作酒泉侯。谁能载取千缸去,且向舟中打拍浮。

三德齐敷结净缘,十方僧宝世良田。愿将此日无为福,上祝皇图亿万年。

已邀入真率会,更约过天津桥。从此年年岁岁,莫负月夕花朝。

九人清赏尚堪夸,记得归时月未斜。诗卷寂寥今岁客,虬枝依旧去年花。仙宗屡欲编为谱,句法深惭不著家。多藉孤芳相点缀,採归笔下便光华。

我别君逾壮,君来我欲翁。艰虞畴昔异,风雨数宵同。鹤病只应瘦,鹰饥怕苦笼。平生黄叔度,见可俗尘空。

栽竹种松桧,十年未成阴。昔人定知我,为我养南林。

重山复水绕深幽,不见高贤独倚楼。手拂壁间留恨句,凌波微步有人愁。

处处名山屐齿留,尽忙也合此间游。重楼高压青螺顶,二水横分白鹭洲。岁月尽饶僧结足,风烟耐与客消愁。红尘岐路重回首,车毂憧憧古益州长。

周颂岐阳鼓,秦铭泰岳碑。览观明古镜,推测妙神蓍。真复登三事,何如赋万诗。江湖频作郡,棠荫有人知。

斗杓酒携井络墟,月蓂四荚随盈除。絪緼和气掬宇宙,葱郁瑞霭充门闾。门闾自是相家旧,许国勋阀今渠渠。公侯骨相奇表在,佛祖心谛群疑祛。长材不惮剸烦剧,入赞枢庭还题舆。声猷业履蔼中外,使节荣畀东南如。三湘来领阜通计,九郡咸企澄清车。民言此地公蘧蘧。当馈注想宁应徐。

亦有猗那颂,从谁说象贤。振振麟趾族,煜煜锦袍仙。礼乐三雍对,神明百世传。王孙何处隐,芳草自连天。

西风倚棹问归程,诗酒应多慰别情。黄叶疏钟溪上寺,白云孤角海边城。鸥飞烟渚连秋色,雁下寒塘起暮声。回首天涯嗟落莫,夕阳归路万山晴。

王谢池台两岸空,水禽争哢夕阳中。丽华妖血流难尽,化作荷花别样红。

曾随计吏上青霄,折翅归来困一瓢。湖海十年乌绕树,功名两字鹿眠蕉。山图不及生前买,诗板姑留死后雕。地下修文应未恶,寒蛩虚馆雨萧萧。

阁上殊因子细看,幻成罗汉几多般。休惊五百神通异,自是三千世界宽。粉壁龙蛇浑欲动,石桥云水亦生寒。香消日晚僧归去,无限奇光发夜阑。

春风窗户雨初乾,恰爱南湖一镜宽。倒影绝怜飞观近,鸣榔不入莫涛寒。吾伊声断闻鸥下,舴艋舟轻唤客难。题作现庵真现否,凭公为问约斋看。

图列千山开画嶂,带围一水绕蓬瀛。脚头未举已先入。不用门前弹指声。

曲水分山阴,舆梁胜溱洧。一咏见高风,驷马安足取。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牲鸭散平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