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方孝孺的《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其三)》
拼音和注音
zǔ xùn zhāo zhāo rì yuè xīn , yóu lái zhì guó běn tiān l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昭昭:1.明亮;光明:烂昭昭兮未央。2.清楚;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祖训:祖先的遗训。祖父的训戒。
治国:治理国家政务。
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由来:(名)①从发生到现在:~已久。②事物发生的原因;来源。
国本:立国的基础。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指国家藏本。
天伦:1.自然的伦常关系,如父子、兄弟等。2.天理,自然的条理次序。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原诗
祖训昭昭日月新,由来治国本天伦。
令名要使传千载,仁政须教及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