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董纪的《次韵荅张拱辰判簿兼柬陆宗善》
拼音和注音
chūn qiū jiù xué chuán sān shì , yuè dàn xīn píng guān yī xi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春秋:(名)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正富(年纪不大,将来的日子很长)。②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的《春秋》曾由孔子修订。后来常用为历史著作的名称。③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三世:三世sān-shì∶三代,常指祖孙三代∶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旧学: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旧时所学的知识
董纪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原诗
马家兄弟白眉良,济济诸郎更肯堂。
承露金茎为器重,临风玉树过人长。
春秋旧学传三世,月旦新评冠一乡。
况有诗邻今鲁望,并如鸣凤出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