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城最高处眺荆楚

石城聊引望,三楚渺茫间。
峡自中流辟,江从西极还。
荆襄天设险,鄂岳水为关。
用武非今日,风云亦自闲。

作品评述

《郢城最高处眺荆楚》是明代王廷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石城聊引望,三楚渺茫间。
峡自中流辟,江从西极还。
荆襄天设险,鄂岳水为关。
用武非今日,风云亦自闲。

诗意:
这首诗以郢城最高处眺望荆楚地区为背景,描绘了江汉平原和荆州山脉之间的壮丽景色。诗人用自然山川的形势来抒发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豁达和超脱的心境。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站在石城上,凝望着渺茫的三楚地区。"三楚"指的是荆州、襄阳和巴东,这里是江汉平原和荆州山脉的交汇处。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着这片广袤的土地,感受到了它的辽阔和壮丽。

接下来的两句"峡自中流辟,江从西极还",描述了峡江从山峰间蜿蜒流淌,江水从西边的远处回流而来。这里描绘了江汉平原和荆州山脉之间的地理形势,表现出山川的壮美。

接下来的两句"荆襄天设险,鄂岳水为关",描绘了荆州和襄阳地区的险要地势。"荆襄"指的是荆州和襄阳两地,"鄂岳"指的是峨眉山和庐山,它们都是险要的地理关隘。这里通过地理特点,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关切。

最后的两句"用武非今日,风云亦自闲",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思。"用武非今日"指的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当下,没有战乱的时代。"风云亦自闲"表示风云变幻的世事如今已经平静,诗人感到内心的宁静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山川的壮美景色,抒发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诗人豁达超脱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局势和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

诗词推荐

不见适斋老,于今三四秋。弟兄登宦路,亲党驻行舟。老病无诗思,衰怀重别愁。外家门户盛,勉力绍箕裘。

少林续焰事堪可,腊夜梅开雪后枝。黄蘖昔年曾有语,大唐国里没禅师。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布衣蔬食百无营,底用江湖更有声。正尔多才忧管辂,何如一肆老君平。逢人足可谈忠孝,对鬼无劳语爽精。问鹊占珠还动否,亲年喜惧室{女睘}{女睘}。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南山四皓谒,西岳两童迎。云幄临悬圃,霞杯荐赤城。神明近兹地,何必往蓬瀛。

千里关河一望间,登临长到夕阳还。欲驱征旆归朝去,更倚高楼看暮山。

老听笙歌亦解愁,醉中因遣合甘州。行追赤岭千山外,坐想黄河一曲流。日暮岂堪征妇怨,路傍能结旅人愁。左绵刺史心先死,泪满朱弦催白头。

御兵戈刀,斧不能斫。经大劫水,火不能著。姊夫小舅有来由,佛面猪头何处求。二百年来龟岭下,三山依旧水东流。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中原此去欲如何,把酒闻君慷慨歌。道上霜寒逢白雁,马前木落见黄河。五陵烟雨秋难尽,三辅风云气尚多。记得少年曾学剑,壮心犹自忆廉颇。

簷鹊声前拆雁书,双材有底到蜗庐。洁樽几梦沾膏露,下筹于今荐腹腴。仙府流霞端伯仲,徐州秃尾但台舆。寒人醉饱何缘静,径搅诗肠撚白须。

靼衫闪色织云罗,白马金鞍载翠娥。把盏醉归营月上,胡琴捍拨采茶歌。

伤春伤别昔曾经,木石吴儿渐忏情。七孔塞茅且浑沌,三星钩月不分明。闻吹夜笛魂犹警,看动风幡意自平。漫说此中难测地,好凭心画验心声。

晓披鹔鹴裘,缭绕青冰陌。高原回东飚,草木负春色。潇洒竹间寺,慰此流浪客。豀梅荐余馨,林光动寒碧。一寸经纶心,长叹念行役。

船窗深闲懒看书,独倚船门捻白须。雨共长河织青锦,金钱晕上滴真珠。

饮酒众所嗜,未若朋会乐。终日不为荒,於时岂多作。坐客十余人,七子实棣萼。杯行发严令,孰不资善谑。巧词剧猱捷,辨机如弩彍。醉舌强且迟,罚觥奚屡酌。正言讦诡谀,简礼去酬酢。迭嘲果与蔬,相呼花间药。是非不亲亲,笑语何落落。夜归欢有余,孩稚扶仍噱。

鸟栖庭树夜悠悠,枕上谁知泪暗流。千里梦魂迷旧业,一城砧杵捣残秋。窗间寂寂灯犹在,帘外萧萧雨未休。早晚莱衣同著去,免悲流落在边州。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痛饮淋漓半夜醒,披衣坐得晓窗明。风松一夕清无限,垆火三更暖有情。孤阁鸣钟天黯惨,寒山戴雪晚峥嵘。年来渐向深杯怯,强学刘伶欲解酲。

海客园林珠树木,水仙宾从玉簪裳。锦桃每用红丝楼,蜂采须成白蜜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