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剑池即事

神物不复见,小池空在兹。
因嫌冲斗夜,未是偃戈时。
岸古鱼藏穴,蒲凋翠立危。
吾皇别有剑,何必铸金为。

作品评述

译文:
丰城的剑池,它的景象已经不再出现,
小池留在这里,仅存空虚。
因为嫌弃战争的夜晚,尚未停止持剑的时候。
岸边曾经有古老的鱼儿藏身的洞穴,蒲草已经凋零,翠绿的立苇摇摆危险。
吾皇手中一定拥有其他的利器,为何还要打造如此金盔银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城剑池的景象,呈现出一种充满历史底蕴与战争痕迹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于战乱与暴力的厌恶,认为应该结束战争,使剑池归于宁静。

诗人用"神物不复见"来形容丰城剑池的变迁,传统中的神物与宝剑已经不再闪现于此,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小池空在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剑池现状的无奈和失落。

诗中提到了"冲斗夜"和"偃戈时",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不断的持续。诗人希望战争早日结束,人们可以将剑戟放下,迎来和平的时代。

诗中描述了岸边的古老鱼穴和凋零的蒲草,以及摇摆的立苇,暗示了曾经生机勃勃的剑池现在的荒凉和危险。这种对于景象的描绘,与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于和平的期盼相呼应。

最后两句"吾皇别有剑,何必铸金为"表达了诗人的观点,认为君主手中应该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于武力和战争。这是对于战乱时代中权力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祕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章孝标,桐庐人,登元和十四年进士第,除秘书省正字。太和中,试大理评事。诗一卷。

诗词推荐

管籥周移寰极里,乘舆望幸斗城闉。草根未结青丝缕,萝茑犹垂绿帔巾。鹊入巢中言改岁,燕衔书上道宜新。愿得长绳系取日,光临天子万年春。

魏人野战如鹰扬,吴人水战如龙骧。气吞魏五惟吴王,建旗敢到新城旁。霸主身当万夫敌,麾下禽皇无羽翼。途穷事变接短兵,生死之间不容息。马奔津桥桥半撤,汹汹有声如地裂。蛟怒横飞秋水空,鹗惊径度秋云缺。奋迅金羁汗沾臆,济主艰难天借力。艰难始是报主时,平日主君须爱惜。

城西山水窟,早晚命篮舆。胜绝僧能有,拘挛我不如。山云侧步踊,雪壁细行书。它日尝般礴,萧然乐有馀。

夜静群动息,翩翩一雁归。清音天际远,寒影月中微。何处云同宿,长空雪共飞。阳和常借便,免与素心违。

老梅临沼绿阴阴,一朵荷花透入林。不比世间红粉面,结交真有岁寒心。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十里方诸影绿鬟,空蒙潋滟一窗间。天河不洗读书眼,未可同君上此山。

闻君陌上来,歌管沸相催。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宝装游骑出,香绕看车回。独有归闲意,春庭伴落梅。

儒宫少公事,閒坐如家居。闭户听风雨,重读架上书。岂无借书瓻,小酌勿用沽。岂无苜蓿盘,园丁送喜蔬。溪童把钓竿,时得径雨鱼。采薇拾橡栗,视此已有余。怀哉天地恩,不弃无用儒。舍此将何之,狂士多迷途。终不如归田,一蓑溪上锄。

海灵如许巧,龟贝点成纹。背负十三卦,旁分四六文。壳中藏勺水,身后管梳云。贵介诸公蜕,何因得似君。

戎马关山隔,空闺鬓发华。将何寄消息,江树总无花。

小艇闲撑处,湖天景物微。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落日孤汀远,轻烟古寺稀。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

欲成云海别,一夜梦天涯。白浪缘江雨,青山绕县花。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去矣谢亲爱,知予发已华。

清霜槁千林,黄叶欲万舞。一夜北窗眠,潇潇听乾雨。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钜笔曾编两大藩,江山如画朔风酸。如何地下修文手,还要南朝旧史官。

宿愿通贤圣,贪心勿强为。眼前销恶趣,天鉴故无私。如梦何光景,明神所在知。精修观出离,解脱影相随。

昔者曾看紫柞花,今焉梅谢柳生芽。无穷甲子随车毂,有限光阴属鬓华。

泠泠西穴间,终日滴甘乳。道傍渴者多,切莫饮豺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