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中纪事

夷俗华风事事违,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

作品评述

《虏中纪事》是宋代苏颂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虏中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身世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不认同和对于自身境遇的苦闷之情。

诗词中的译文:

夷俗华风事事违,
矫情随物动非宜。
腥膻肴膳尝皆遍,
繁促声音听自悲。
沙昧目看朱似碧,
火熏衣染素成缁。
退之南食犹成咏,
若到穷荒更费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反衬手法,以虏中的异域生活环境对比自身的文化习惯和情感体验,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生活的不适和对于自身身份的困惑与矛盾。

诗中提到的“夷俗华风事事违”,意味着虏中的风俗和华夏文化背道而驰,与作者的文化传统相悖。作者感到自己的情感表达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因为他所矫情的情感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动并不得体。

诗中的“腥膻肴膳尝皆遍”,描绘了虏中的饮食环境,这里的腥膻可能指的是异域的食物味道,与华夏文化中的清淡风味相违背。这些异域的食物和喧嚣的声音使得作者感到悲伤,他感受到了内心的孤独和疏离。

接下来的两句“沙昧目看朱似碧,火熏衣染素成缁”,用来形容虏中的颜色观念和服饰习俗,暗示了异域文化与自己文化之间的差异。这里的“朱似碧”表明虏中对于颜色的认知与华夏文化不同,火熏衣染素成缁则暗示了虏中的服饰风格与华夏文化的素雅不同。

最后两句“退之南食犹成咏,若到穷荒更费辞”,表达了作者对于回归南方文化的向往,认为即使回到南方,也难以完全摆脱异域文化的影响。诗中流露出对于身份认同的迷茫,无论是留在虏中还是回到南方,都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虏中生活环境和自身处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不认同和对于自身身份的困惑与矛盾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几回掩却又重看,吟罢心如着露兰。欲上玉楼窥老笔,虬龙拥处雪霜寒。

剡曲高秋一草亭,雨来迨我醉初醒。豪吞平野宜闲望,急打虚窗入静听。沙上湿云号断雁,篱根衰草缀孤萤。老人嬾复亲灯火,卧看炉香掩素屏。

堪嗟去日颜如玉,常和白云空裹宿。千回万匝只如然,寥寥独唱无生曲。

安晚生涯冷似灰,别墅经营半月回。夸与儿郎翁骤富,诗囊盈握送陈雷。

翠蕤低映郁金裳,昨夜千门万户凉。蟾小未禁仙掌露,犀寒先透玉墀霜。唤回临水登山意,恼乱薰天扑地香。岁岁为花愁不彻,雅歌欲和底成章。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帝魂旧话是耶非,知得安危动处几。自出蜀啼随地气,直过洛去泄天机。春风万古此心在,云树千山何日归。听到如今转难听,恨无双翼与俱飞。

卫霍勋名李杜才,才过四十也心灰。俗尘趁少便披拂,诗料空多难剪裁。时事谩提眉便皱,家怀未说眼先开。朱帘更倩梅香挂,要放银蟾入座来。

香飞玉屑,光凝粉蝶。不比精神莹彻。春风一树倚东栏,还称道、仙肌胜雪。凭谁与说,容吾捡折。老去情缘未歇。*船一棹百分空,直吃到

落发在王畿,承恩著紫衣。印心谁受请,讲疏自携归。泛浦龙惊锡,禅云虎绕扉。吴中知久别,庵树想成围。

解籍书林同遇春,茕茕孤影吊穷尘。茂陵久卧添迟思,东观重归有戏宾。争食已惭池鹜饱,忘机更待海鸥亲。懑然末曲何能续,聊志当年并赋人。

睡起方床日未斜,旋移屐齿破晴沙。石栏独立数归鸟,高树无风落柿花。

腊寒无酒虚瓶罍,雪窗孤此梅花开。乾檐鹊噪帐鹤舞,苍头疾足龙溪来。龙溪遗我明珠斛,玉蕊仙花光照目。急呼侍儿洗瓮盎,压此蒲萄一江绿。缸中酒熟鸡更肥,瘿樽竹箸常相随。故人故人来何时,安得勇赴鸡黍期。

继照姿天纵,分阴学日勤。橘中招绮夏,瓜处屏伾文。老别鱼竿月,来依鹤禁云。还将古为监,聊当野人芹。

长贫复羁旅,共爽十年欢。在世谁无累,如君事独难。蹴居怜火后,多病卧春残。纵决归山计,烟萝不疗寒。

玉佩珊珊怯暮寒,青霄夜半蹑飞鸾。真妃似念寻芳晚,别剪琼花与客看。

警世昏,三老翁,服虽殊,心亦同。於中议优劣,蒿箭射虚空。

病觉身名小,闲知日月忙。篆香云四合,盆篠竹千章。慧性乾成障,愁怀弱未张。何如庄宇定,虚室自天光。

相知何必早,一遇尽殷勤。疑义相与析,立善常所欣。野外罕人事,思与尔为邻。如何舍此去,兴言在兹春。来雁有馀声,念来存故人。

调元罢后久忘机,三见东山拜诏时。言在典谟经舜问,规留廊庙许曹随。人间岁月尊黄发,方外讴谣续紫芝。举酒祝公千万寿,逍遥长与赤松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