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和林见素次苏子卿见寄之韵四首(其四)》
拼音和注音
yī biān shuí suǒ shòu , lái zì mǐn zhī xi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来自: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昔我游艺苑,吸露漱奇芳。
及今志乃吞,敢望作者堂。
一编谁所授,来自闽之乡。
读之增壮气,字挟风与霜。
忽然造冲澹,苏李同翱翔。
借问何能尔,上池饮奇方。
凫鹤各有分,谁复计短长。
蒹葭望伊人,宛见水中央。
秘之在箧笥,时时吐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