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诗·濡须桥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作品评述

《咏史诗·濡须桥》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词主要描写了濡须桥上的英雄情怀和无法渡江的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诗词的意境主要是表达了诗人在濡须桥上的思考和沉痛感慨。濡须桥是江南地区的一个著名桥梁,历史上曾有不少英雄豪杰选择在这里投降,以示忠诚。诗人指出,自己也曾站在濡须桥上,渴望着接受降服,展示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但他却发现自己的天命与京城不相符合,因此无法实现渡江的理想。这里返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英雄才略的独特和无与伦比。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濡须桥和渡江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与感慨。他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矛盾,并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思和哀叹。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强烈的思想,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震撼。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助,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中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尊重。

作者介绍

胡曾,邵阳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尝为汉南从事。《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今合编诗一卷。

诗词推荐

茅舍柴门书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情。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仁义至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世间雁燕本无情,天上参商谁会面。花叶自是同根生,何事开时不相见。

霜染溪枫叶叶丹,翠鳞浮动汐波閒。盘盘路转千峰表,冉冉云扶两腋间。掠水轻鸥晴自戏,凌风飞雁暮争还。结庐姓字无人会,静对庭阴一解颜。

山韵江深屋翠崖,夜钟声自瓮中来。长松偃蹇苍龙卧,六月涧泉轰怒雷。

北焙和香饮最真,绿芽未雨带旗新。煎须卧石无尘客,摘是临溪欲晓人。云叠乱花争一水,凤团双影负先春。清风未到蓬莱路,且把吟瓯伴醉巾。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文园多病客,回首欲淹留。

胸襟但贮五千卷,意虑曾无分寸私。叹老嗟卑真浅士,古人心事有谁知。

玉壶春漏咽铜龙,书栋尘飞曲未终。樽酒渌醅和蚁泛,窗灯红焰隔纱烘。水沉烟袅风微起,霜桧阴圆月正中,苦恨当关催夙驾,平明入谒未央宫。

剑水落霞晴熨绿,衍峰新月夜梳鬟。

旱后虽逢月,方忧未觉佳。雨余当委照,此趣熟能加。更觉湖边宅,遥知海上槎。绝嗟同味少,莫遣寸心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还应有恨无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已成倦鸟不知还,碌碌无奇合抱关。五斗未供鸡鹜饱,一身长占簿书间。何妨使我留东阁,久自从公仰泰山。佳句传来浑舍喜,亟将病目洗斓斑。

楚泽初冬正获田,孤鸿欲下却翻然。人烟隐约青山郭,云物离披小雪天。送别杯盘犹昨日,劳生鞍马遂穷年。故人多在金闺籍,谁念心寸如断弦。

秀爽盘空翠不收,阴晴俱好更宜秋。沧江也爱楼头月,故抱青山月样流。

驴驴模样,丑恶形容最。长耳嘴偏大,更四只、脚儿轻快。肌肤粗偻,佗处不能留,挨车买,更驮骑,拽遍家家*。任鞭任打,肉烂皮毛坏。问你为何因,缘个甚、於斯受罪。忽然垂泪,下语向余言,为前□,忒跷蹊,欠负欺瞒债。

政誉京江口,威名岘首山。折冲章贡外,制胜汉淮间。零落金闺彦,凄凉玉笋班。文章与功业,未老竟长閒。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尘蠹文字细,病眸濮无光。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寻前顾後失,得一念十忘。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强。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因忆石夫子,徂徕有茅堂。前年来京师,讲学居上庠。青衫缀朝士,面有数亩桑。不耐群儿嗤,束书归故乡。却寻茅堂在,高卧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浮。知音若相问,不住涅盘州。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若问下生时,不打这鼓笛。

英宰翼天縡,治象开淳熙。虽云简牍间,已具梁栋资。瀛海渺且清,壶山秀而滋。肤寸起膏泽,笔意傥可知。

惜汝今何恃,言来泪满襟。死生虽分定,襁褓累人心。饥买邻家乳,寒劳祖母针。岂知泉路隔,时发繐帷寻。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