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照女赞

尽道家贫卖笊篱,泼天富贵许谁知。
风前敛手一转语,未必丹霞识得伊。

作品评述

《灵照女赞》是一首宋代诗词,由释心月创作。诗人以抒发对贫穷与富贵之间的思考为主题,通过道家思想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洞察和对真实价值的追求。

译文:
尽道家贫卖笊篱,
泼天富贵许谁知。
风前敛手一转语,
未必丹霞识得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道家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贫富差距的思考。诗人提到自己过着贫穷的生活,卖掉了连笊篱这样简陋的东西,而富贵的人却享受着世俗的荣华富贵。作者在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富贵是否能真正理解他所经历的贫穷。

在第三句中,诗人以一种敛手的姿态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这里的敛手可以理解为停下来思索,作者想要表达出他对贫富之间差距的深入思考,以及他对人生真正价值的探索。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贫穷的理解和对富贵的质疑。作者认为纵然富贵享有世俗的繁华,但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和欣赏丹霞的美景。这里的丹霞可以被视为高尚的事物,象征真正的内在价值。通过这样的对比,作者寄望于人们能够超越物质追求,去发现和珍惜生活中更为重要的事物。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通过对贫富差距的思考,表达了对真实价值的探求,并呼唤人们超越物质追求,寻找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幸福。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弊庐在郭外,素产惟田园。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後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我惭旷达人,梦寐眷乡曲。十年仕楚越,政坐食不足。人皆诧善奕,举世鲜识局。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於焉税吾驾,作息课昏旭。

敧枕不成眠,得句十分清绝。一夜酸风阁花,酝江天飞雪。晓来的皪看枝头,老蚌剖明月。帝所待调金鼎,莫教人轻折。

陌路相逢没定期,蛇婆来命怪谁知。四十八人成鳖鼻,急唤顽禅草裹归。

梅溽霏微昼景长,竹吹清润着衣裳。未妨燕坐连宵雨,且对澄心一炷香。

袅袅香风响佩环。广寒仙子跨青鸾。谁教瑞世仪周国,天赋多才继小山。铃阁静,画堂闲。衮衣象服□团圆。年年此日称觞处,留得菖蒲驻玉

转食胶胶扰扰间,林泉高步未容攀。兴来尚有平生履,管领东南到处山。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

阳焰何曾能止渴,画饼几时充得饥。劝君不用栽荆棘,后代儿孙惹著衣。

小楼秋霁碧阑干。中人初薄寒。霜风吹我到湖山。平林斜照残。空阔里,有无间。牵萝翠袖闲。篮舆兴尽却愁还。断肠歌未阑。

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橹声摇月归巫峡,灯影随潮过汉阳。庾令有尘污简册,祢生无土盖文章。阑干只有当年柳,留与行人记武昌。

五更残雨滴檐头,探借天公一月秋。只道风吹云散尽,数声桑下又鸣鸠。

流苏缀彩鸳帐寒,金鸭不飞香缕残。新霜扑帘白如粉,哑哑乌啼金井栏。芙蓉屏开睡初醒,守宫浅褪胭脂冷。玉钗慵整双凤凰,春愁压翠蛾眉长。

平和毛公诗,训传固已久。纷纭齐鲁失,浪自开记牖。至哉一言蔽,可用严墨守。渊源见云仍,梦泽吞八九。雕章与棘句,锦绣间琼玖。嶷如犀始擢,粲若蚌初剖。肉食乃闻韶,昼日或见斗。三百篇未忘,七十子何有。应如摩天刃,要是修月手。时来岂无用,妙处端不朽。君看夸夺儿,在后

梯横画阁。碧栏干外江风恶。笑声欢意浮杯酌。秋水春山,相对称行乐。谁家青鸟穿帘幕。暗传空有阳台约。天公著意称停著。寒色人情,都恁两清薄。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是仙是幻是温柔,银汉迢迢入夜愁。花月湖山骄冶甚,今番嫩约怕沉浮。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