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剡

满目溪山欠故人,在家翻忆异乡春。
明朝又向长安路,愁对莺花忆老亲。

作品评述

《离剡》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行海。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处离别之地,回忆起异乡的春天,然后愁绪又被身处明朝时的长安之旅和对故乡的思念所占据。

这首诗通过描绘溪山景色,展现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溪山的美景映衬出作者凝望的目光,却没有了曾经的知己相伴,令他感到遗憾。

诗中提到了异乡的春天,这是一种令人怀念的情景。回忆起异乡的春天,作者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他在家中回忆着异乡的春天,渴望能够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

然而,明朝又向长安路,作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旅程,这让他倍感忧愁。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段漫长而寂寥的旅途,与故乡的距离更加遥远,增加了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莺花象征着春天和生机,与作者的愁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莺花的美丽和活力勾起了作者对家人的怀念,使得他的忧愁愈发深沉。莺花也可以被视为与作者情感相通的存在,两者都在异乡之地中感受到了孤独和离愁。

《离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之地的孤独感。通过描绘溪山景色和异乡的春天,诗中情感流露出深情厚意。另一方面,明朝的长安之旅和对莺花的愁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离别与思念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诗词推荐

王母云軿下汉畿,侏儒常饱朔常饥。江湖满地流离泪,草木空山敝垢衣。石有能言惊物变,鵩来集舍覗人稀。独怜翠鸟烟波外,犹向晴天立钓矶。

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田家五六月,绿树阴相蒙。但闻缫车响,远接村西东。旬日可经绢,弗忧杼轴空。妇人能蚕桑,家道当不穷。更望时雨足,二麦亦稍丰。酤酒田家饮,醉倒妪与翁。

草木遶篱盛,田园向郭斜。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殖学摛文众所推,掾州佐邑誉尤归。羊羔德备尝缝革,神虎门高早挂衣。斯疾顿乖今者愈,此生谁及古来稀。遥瞻乌石冈边路,挽奠无从只泪挥。

肉红圆样浅心黄。枝上巧如装。雨轻烟重,无聊天气,啼破晓来妆。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不会深心,为谁惆怅,回面恨斜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斗大黄金印,天高白玉堂。不因书万卷,那得近君王。

铜砂锣里落盛油,生菜还他萝卜头。但看来年正月半,家家门首挂灯毬。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履艮斯绳,居中体正。龙运垂祉,昭符启圣。式事严禋,聿怀嘉庆。惟帝永锡,时皇休命。

金谷白头谁石友,香山青眼几殷兄。三峨九顶知人意,长与江楼酒面平。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淮海多为室,梁岷旧作台。子期如可听,山水响馀哀。

鹤兮鹤兮丹丘兮,下界尘土腥兮,何当致我归兮。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归涧,归云时抱峰。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讵枉青门道,胡闻长乐钟。清晨去朝谒,车马何从容。

清秋吟更僻,况复古亭间。少梦虫声碎,无风树影闲。月华澄曲沼,霜气满空山。不见张夫子,谁人共往还。

孤舟越客吟,万里旷离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

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有路尽通尘世客,来游何独是三人。

吾息乾坤之委气,吾身父母之委蜕。乾坤父母不易酬,身体发肤可轻弃。文学恨不随父终,视七尺躯鸿毛同。未容忘形礼制外,犹复假息苫庐中。万物莫移三载志,屋上有漏中无愧。蛇容有识宁受欺,鹤固非凡岂容伪。蛇为仰向鹤俯临,吾乡人始知吾心。朝誉未知乡誉重,人知不似天知深。

有客盈门饭不足,有书千卷儿懒读。王公劳问炀争灶,樵牧相忘盗骑屋。古来堪笑如我少,生无一事能恰好。独有居闲可引年,我又不然华发蚤。

万滴相随万响兼,路尘天产尽旁沾。源从颢气何因绝,派助前溪岂觉添。豪客每来清夏葛,愁人才见认秋檐。嘉名已极终难称,别是风流不是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