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作品评述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门外山光马亦惊,
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
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
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
待听催檐泻竹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轼在雪后到达乾明寺并在那里过夜的情景。诗人在山门外看到山光,马儿也因此受到惊吓。他穿过阶前的雪地,踏着屐齿先行。在诗人走进寺院的时候,风中的花瓣误入了长春苑,云月也长久地降临在这座不夜城中。诗人希望牛羊不要破坏雪的洁净,他欣赏鸦鹊在新晴天中嬉戏。诗人还准备带上被子留在僧人的床上,等待听到催动檐下水滴和竹叶摇曳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光、马儿惊吓、风花、云月和不夜城等元素,展示了冬日雪景的美丽和寺院的宁静。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细致入微,同时也流露出对和谐生态的向往,希望动物不要破坏雪的洁净。

诗中的鸦鹊弄新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天空曾被阴云笼罩,但鸟儿在新晴天中嬉戏,给人以希望和喜悦的感觉。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尊敬和对僧舍环境的喜爱,他愿意带上被子留在僧人的床上,聆听自然的声音,体会宁静与安宁。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沙西林杪寺,殿倚石棱开。晓月僧汲井,残阳钟殷台。河冲绿野去,鸟背白云来。日夕唯增思,京关未想回。

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荻湾渔客巧妆成,硾铸银星一点轻。抛过碧江鸂鶒岸,轧残金井辘轳声。轴磨騂角冰光滑,轮卷春丝水面平。把向严滩寻辙迹,渔台基在辗难倾。

三百诗人岂有诗,都成绝唱沁心脾。今人不讲源头水,只问支流派是谁。涂脂传粉画长眉,按拍循腔疾复迟。学过邯郸多少步,可怜挨户卖歌儿。心源探到古人初,征实翻空总自如。好把臭皮囊洗净,神仙楼阁在高虚。豫章出地势轮囷,细草孤花亦可人。独有五通仙杜老,各还命脉各精神。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彩棒初行志,华途蚤策勋。旋闻凫舄召,径有虎符分。叹息谁为党,推求误到君。天公还愦愦,玉石竟俱焚。

终日坐茅亭,萧然倚素屏。儿圆点茶梦,客授养鱼经。马以鸣当斥,龟缘久不灵。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

诗人中最屈,无与使君俦。白发虽求退,明时合见收。登山犹自健,纵酒可多愁。好是能骑马,相逢见鄂州。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昨夕相逢。烟苞沁绿,月艳羞红。旭日生时,初春景里,太极光中。别来三日东风。已非复、吴中阿蒙。须信中间,阴阳大造,雨露新功。

万卷无书道用归,闲文公也未须知。倚天长剑如重战,更有龙头复是谁。

大君出震,有事郊禋。斋戒既肃,馨香毕陈。乐和礼备,候暖风春。恭惟降福,实赖明神。

张子耽酒语蹇吃,闻道颍州又陈州。形模弥勒一布袋,文字江河万古流。

物久必自化,化之犹骞腾。当自厕中蛆,去作盘上蝇。飞声既混鸡,歛迹何疑冰。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

奕奕轻车至,清晨朝未央。未央在霄极,中路视咸阳。委曲汉京近,周回秦塞长。日华动泾渭,天翠合岐梁。五丈旌旗色,百层枌橑光。东连归马地,南指斗鸡场。晴壑照金戺,秋云含璧珰。由余窥霸国,萧相奉兴王。功役隐不见,颂声存复扬。权宜珍构绝,圣作宝图昌。在德期巢燧,居安

并汾箪食望亲征,儒馆诗歌继有声。黄繖登台城夜启,参旗不殿泰阶平。

曛黄飞雪已填门,独夜人依老柳根。故遣捲帘从骨冷,不妨开卷自灯昏。余英煮茗春云动,润气留香宿雾繁。但觉诗脾两清绝,可劳骚客赋招魂。

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班。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

二老学而穷,超然以诗鸣。雍容三百篇,一一韶与韺。挺特汜水诗,强梁与古争。寂寥会隐篇,澹荡遗心营。珠玑沦瓦砾,有时应夜明。过者剧千万,岂无一不盲。我父实久要,早以文会并。兹来唱无和,樽酒怀平生。遗篇乃见属,悼往泯厥声。欻然奋长笔,摭实无过情。而今且谁托,两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