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作品评述

《苕溪》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杜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晚上我站在苕溪的溪头,
来来往往的采菱船无数。
采菱归来,第二天早晨卖掉,
怎能知道人们的欢乐和忧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站在苕溪边的情景,观察着来来往往的采菱船只。苕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菱湖之一,因其水域范围狭窄,采菱活动频繁。诗中的主人公采摘完菱藕后,在第二天早上将其卖掉。然而,作者思考着,这些人们如何能够理解采菱者的欢乐和忧愁之情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苕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关注和对人们情感体验的思考。诗中的苕溪和采菱船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于人们欢乐和忧愁感受的思考。苕溪的景色平凡而普通,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无法被外人所了解的。通过这种写作手法,诗人在平凡的场景中抒发了自己对人情世故的思索和感悟。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苕溪和采菱活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人类情感体验的关注。虽然诗词的内容平实,但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发人们对于生活中微小事物的思考。这种将日常生活与人类情感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一种真实、朴素的美感,让读者在平凡中感悟到人情世故的哲理。

作者介绍

杜耒(?~一二二七),字子野,号小山(《诗家鼎脔》卷上),南城(今属江西)人(《江西诗徵》卷一九)。尝官主簿(《石屏诗集》卷二《拟岘臺杜子野主簿寓居》)。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事见《续资治通鑑》卷一六四。今录诗十九首。

诗词推荐

际天云海无涯,径从一叶舟中渡。天容海色,浪平风稳,何尝有飓。鳞甲千山,笙镛群籁,了无遮护。笑读君佳阕,追寻往事,须信道、忘来去。闻说钓鲸公子,为才名、鹗书交举。高怀淡泊,柏台兰省,留连莫住。万里闽山,不从海道,寄声何处。怅七年契阔,无因握手,与开怀语。

近代东南守,何人与古同。唯公临婺女,变俗似文翁。流化陶编户,延儒萃泮宫。栖粮农亩溢,鞠草讼囹空。风月歌诗健,江山气象雄。双溪今改观,八咏昔非工。文酒高欢外,园林胜赏中。妙年登白首,素节有清风。嘉会千龄合,皇天五福融。晚跻卿位棘,行觐帝宸枫。卓马趋严诏,元龟

未解空时决定疑,速教归去莫令迟。诸方罕辨无声句,师子还生师子见。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雉声何角角,麦秀桑阴闲。游丝荡平绿,明灭时相续。白马金络头,东风故城曲。故城殷贵嫔,曾占未来春。自从香骨化,飞作马蹄尘。

当年莫逆尚忘年,今日霜蓬人鬓边。已歃花盟犹习惰,骤迎诗敌敢攻坚。依棲有幸乌南绕,会合难并蚁左旋。著我画图添李邵,丹青那复起龙眠。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少小长母家,拊怜辈诸童。食贫走八方,略已一老翁。不能成宅相,颇似舅固穷。何以报嘉德,取琴作南风。

不作巫阳云雨羞,风鬟雾鬓乱萧飕。行人莫问当年事,独立寒潭空几秋。

三月桃花水发洪,游鱼挟雨乘长风。去折禹门浪三重,满意须臾蜕为龙。门道潭潭右齿齿,鱼初踊跃中委靡。岂后有挽前有柅,雷犹未与火其尾。破山霹雳放焰烧,平睨海花轻一跳。拿云攫雾扑九宵。吾骨雅似龙坎坷,已拾龙门犹隔锁,化龙莫惜五雷火。

零落多依草,芳香散著人。低檐一枝在,犹占满堂春。

靡靡江蓠草。熠熠生何侧。皎皎彼姝女。阿那当轩织。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颜色。良人游不归。偏栖独支翼。空房来悲风。中夜起叹息。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夹道松杉半老苍,前贤余泽未应忘。君看直干连云起,岂但当年蔽芾棠。

万里峨眉夜夜月,千秋巫峡朝朝云。诗句丹青共摹写,笔端三昧要平分。

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一德坤元厚,三朝母道尊。含饴供乐事,戏彩见重孙。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网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其格思,是仰是崇。

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阴便向阮家求。请公静听萧萧叶,斗变江南一夜秋。

坤道降祥和庶品,灵心载德厚群生。水土既调三极泰,文武毕备九区平。

携鉏乘夏雨,分菊待秋风。幽事常关我,闲居不负公。苔深连竹地,篱破接兰丛。更约儿童辈,须勤灌溉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