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作品评述

【注释】: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作者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的。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苏轼有“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江神子·冬景》),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 。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本意虽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来”两字神貌可鉴。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何以老迈自居,心情萧索至此呢?词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骑渡江 ”,率众南归后 ,正拟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不料竟沉沦下僚,辗转宦海。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况且朝廷苟安,北伐无期,旌旗未展头先白,怎能不“对别酒,怯流年呢?”“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都不管 ”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以西风喻恶势力,在辛词中不乏其例。如“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满江红》)归船何处去?联想更深一层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 。“征衫 ,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 》)的气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 ,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 。“愁肠殢酒”乃化用唐未韩偓《有忆 》诗“肠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扰之意。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 ,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 。“目断”两字极有神韵 ,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正如清陈廷焯说 :“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机会不来 ,⋯⋯ 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白雨斋词话》)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 。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 ”,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 ,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吴楚相望信不通,谩凭双眼送归鸿。岂知留落江湖外,又得从容笑语同。剩把诗篇摅别恨,莫辜杯酒对秋风。明朝径问吴松路,恨不与君俱短篷。

宋词

天上仙人亦读书。风麟形相不枯 。十年傲雪气凌虚。谁道邺侯功业晚,莫教文举酒樽疏。他年玉颊秀芙蕖。

宋词

二子继沦阏,惜哉难具论。麈毛如昨语,墨藁未乾痕。翣雾迷归柩,{流氵换忄}风惨葬原。风流尽逝水,日月促陈根。从古死皆有,由来命罕言。病夫长恸罢,翻幸岿然存。

宋词

非港非沟别一涯,茅檐元不是人家。不居黔首居青雀,动地风涛不到他。

宋词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半裁紫阳立砆石,考击化度求金籯。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坂求魏徵。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

宋词

欣然而笑,是无枯荣。手足相依,所锺则情。情忘意消,神凝不征。可以安身,可以长生。

宋词

清明时节雨昏沉,名唤清明滥到今。也似重阳无实际,满城风雨是重阴。

宋词

霜雪林头又绿稠,乾坤生意几时休。人情葵扇炎凉态,世路瞿塘上下舟。鳖跛未输蚿百足,茅封不敌橘千头。细看不似吾儒业,一片书田或有秋。

宋词

休沐辰良不待晴,径称闲客此闲行。春衫欺雨任教冷,病眼得山元自明。抹黛浓岚围坐晚,揉蓝新渌没篙清。栖鸦未到催归去,想被东风笑薄情。

宋词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宋词

花影半。晴色乍开云卷。择胜寻春愁日短。雨余山路晚。涧底桃深红满。人意不禁闲远。胡蝶绕枝啼鸟怨。东风吹酒面。

宋词

海上三山冠彩霞,六时高会雨天花。步虚声里随风下,吹落寻常百姓家。

宋词

社客尽卿相,草堂云树间。景分庐岳秀,人类远公闲。夜定开明月,秋吟对暮山。唯应谢康乐,时得扣松关。

宋词

忆分司时节,秋雨正连天。官路满篙流水,舟楫驶如川。陌上漫漫泥潦,徙远马*人倦,堪赋去来篇。雪冷梅花萼,春早绿杨颠。问东君,春几许,为君怜。浮生恍如蝶梦,栩栩羡高贤。客里渐磨岁月,两眼青山图画,松翠看云眠。安得王乔术,飞舄颇通元。

宋词

弱质人皆弃,唯君手自栽。藟含霜后竹,香惹腊前梅。拟托凌云势,须凭接引材。清阴如可惜,黄鸟定飞来。

宋词

选来金殿尽英豪,帝笔亲承始是遭。就里少年唯贾谊,其间蜀客乃王褎。善经有意尊儒甚,推泽方知待士高。归付子孙传百世,深堂闲挂亦萧骚。

宋词

仙掌凌空沆瀣秋,大田多稼似云浮。天边霁景芙蓉阙,江上残芳杜若洲。东观群儒宣宴乐,南荆遗俗重嬉游。宸章忽降容瞻睹,疑是神龟负九畴。

宋词

易地开山闢广居,静中妙趣契真如。自怜至老无闻达,抛却儒书读化书。

宋词

昔人夸四美,胜事最难并。台榭花相映,青春月正明。

宋词

嫩竹容归鹊,寒松捧落晖。危红和露落,空翠扑衣飞。

宋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