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那罗延窟

菩萨僧常住,归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海阔觉天低。
岛屿屏中国,波涛限外夷。
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

作品评述

《登那罗延窟》是明代紫柏大师所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菩萨僧常住,
归依上翠微。
山高疑日近,
海阔觉天低。
岛屿屏中国,
波涛限外夷。
重来防失路,
拂石一留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登上那罗延窟后的感受和心境。诗人感叹菩萨僧常驻在这座神秘的山洞中,自己则在这里寻求宁静与归依。登上山顶,看到周围山势高峻,感觉太阳似乎近在眼前;望着辽阔的海洋,感觉天空似乎降低了。岛屿将中国遮蔽,海浪限制了外夷的进入。诗人再次来到这里,是为了防止迷失自己的道路,他在石上写下这首诗作留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登上那罗延窟后的景象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宗教的领悟与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菩萨僧和山洞的敬仰,并表达了自己寻求归依和宁静的心愿。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山高海阔的描绘,强调了诗人内心的震撼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岛屿屏蔽中国、波涛限制外夷的描述,也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关注。

最后两句诗以“重来防失路,拂石一留题”作结,表达了诗人再次来到这里的目的,并通过在石头上题字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和思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思想境界,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宗教、自然和国家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诗词推荐

欲说夫人事,谁能与世论。诸郎名节立,千古妇言尊。共此伤心日,怀哉锡类恩。佳城何处是,烟雨政黄昏。

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感时岂不怀,二纪倏焉过。栖身惭择木,望道叹伐柯。如匏吾自系,匪玉孰为磨。有发日就长,心短独若何。但云毕夙志,唯力岂知他。

初心已恨花期晚。别后相思长在眼。兰衾犹有旧时香,每到梦回珠泪满。多应不信人肠断。几夜夜寒谁共暖。欲将恩爱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

千篇异代垂金薤,一曲当竹忤玉环。

羌与公别兮几二十年,思渺渺兮路曼曼。棹剡溪兮乘兴,访故迹兮怆然。下晋齐之拜兮如梦,挑灯道旧兮犹平生欢。我少公兮六岁,悼彼此兮华颠。解予佩兮授予馆,言未终兮岁已阑。会公疾兮孔炽,怛翳穷兮技殚。闻易箦兮数语,意穆穆兮词严。湛神爽兮不变,验学力兮深坚。自磐川与玉

断无小妾坐金鞯,且伴诸孙垦纸田。天子尤尊方外者,少陵盛说饮中仙。宫花毕竟非真色,朝菌安知有大年。牧竖和声侬倡首,管他王后与卢前。

不见六龙驻跸,空余五栝阴森。当日宫前流水,潺湲直到如今。

休论马鬣卧牛形,后拥前堆要有情。自是主人心地好,老天分付不应轻。

银烛煌煌半醉人,娇歌宛转动朱唇。繁花落尽春风里,绣被郎官不负春。

宁子阳愚饱谙事,贾生恸哭漫多愁。无言天道何须问,毕竟人间春复秋。

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夕香。井梧花落尽,一半在银床。

湖州放笔夺造化,此事世人那得知。跫然何处见生气?仿佛空庭月落时。

陇西公,名去病。表德去华,道号去尘最紧。待悟来、去尽般般,当修完性命。心常清,意常净。法名更作,谷神相应。号通一、亦是相宜,

好与烦性生,好听下缺

先去岂长别,後来非久亲。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千里与昨日,一种并成尘。定知今世士,还是昔时人。乌用取他骨,复持埋我身。

出门上马虽所乐,乍见秋风变念家。何日随堤霜后路,乱飞榆柳踏平沙。

秀钟天柱产灵芝,造就仙芽发嫩旗。采向先春烟露里,喊山凤尾岂为奇。

谓余独迷方,逢子亦在野。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②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密筱夹路傍,清泉流舍下。③上人亦何闻,尘念俱已舍。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④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依止此山门,谁能效丘也。⑤

天地钟奇在鄞鄮,代产真儒传衮绣。明良千载会风云,虎拜万年同国寿。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