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裘父侄还乡二首

尘外情怀得自由,便推琴鹤上归舟。
露寒月白关心夜,山瘦江清满意秋。
却背京城无眷恋,去寻古迹有迟留。
奚奴莫厌诗囊满,重纪山川烂漫游。

作品评述

《送裘父侄还乡二首》是宋代曾协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离开尘世的情怀,自由自在地推着古琴和仙鹤归舟。夜晚的白露冷冷,关心着明亮的月光,山峦变得瘦弱而江水变得清澈,秋意盎然。诗人背离京城,没有留恋,去追寻古老的遗迹,有些迟疑不舍。诗人不厌倦于背负满囊的诗,重视记录山川的美景,尽情地游览。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人提到了琴和鹤,象征着他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白露和明亮的月光则增添了一丝凉意和孤寂感,与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相呼应。山瘦和江清的描绘,表达了秋季的景色和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诗人离开京城,寻找古迹,展示了他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他将诗囊比作负重的背囊,表示自己对诗歌创作的不厌倦和执着。他重视山川的美景,意味着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感受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由和追求的渴望,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这首诗词优美而含蓄,给人以静谧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诗词推荐

初秋风露变,偶出憩庄家。原稼无全穗,陂荷有晚花。疏钟逾涧响,微月转林斜。邻媪头如雪,灯前自绩麻。

洒落陶彭泽,风流陈太丘。别来添夕梦,归日负春游。已改枯榆火,宁污寒具油。不知行乐地,能话野人不。

南家桃树深红色,日照露光看不得。树小花狂风易吹,一夜风吹满墙北。离人自有经时别,眼前落花心叹息。更待明年花满枝,一年迢递空相忆。

形影自相问,追随六十年。冷官真漫尔,归梦亦蘧然。但觉寒风暖,难令素发玄。可能学陶令,家去有园田。

十里吴堤踏暖尘,老怀忽忆故乡春。泥金孔雀裁歌扇,刻玉麒麟压舞茵。翠袖锦筝邀上客,画船银烛照归人。而今白发东风里,疑是前身与后身。

衰草连云鸦乱飞,荒城寂历澹寒曦。屋庐烧尽民居少,只有青山似昔时。

小池惊雨已无荷,池上芙蓉映碧波。初试晨妆铜镜净,未醒卯醉玉颜酡。一秋造化全种此,十月风光尚属他。除却篱边丛菊伴,别谁能奈晓霜何。

菊清独占风霜骨,梅白偏宜雪月天。晋宋后来爱花者,岂无靖节与逋仙。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苍颜莫怪少曾开,触目人情但可哀。死去肯为浮世恋?此身元自不应来。

景淡花初落,寒生海上潮。门前归北路,微雨柳垂条。

一市万人聚,四冲千里遥。胡然不作邑,兼自可成桥。群盗去无迹,诸家压不骄。由来天下事,浮议易倾摇。

尘满妆台。

役役炎凉态,悠悠道路赊。情怀知老大,梦幻阅纷华。搅思云边树,供愁雨外花。生涯书一束,到处即为家。

辞家远客怆秋风,千里寒云与断蓬。日暮隔山投古寺,钟声何处雨濛濛。

曾问梅花开未开,拟扶短策步苍苔。可怜雨雪飘零尽,不得花边醉一回。

秋堂积雨新凉入。今宵雅趁鹏飞集。劲翮会高风。功名亥睡中。笔头元有准。快写平生蕴。何日捷书来。重阳把一杯。

韩孟於文词,两雄力相当。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众鸟谁敢和,鸣凤呼其凰。孟穷苦累累,韩富浩穰穰。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发生一为宫,揫敛一为商。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愈发其藏。患世愈不出,孤吟

正教堪尊重,一法共不共。十八不共时,灭却南柯梦。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