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鼋湖阻水因由董山

一川黄浊写昆仑,苦恨南溪不尽吞。
三年亦知行意速,时时插竹记沙痕。

作品评述

《舟次鼋湖阻水因由董山》是宋代朱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条黄浊的河水流经昆仑山,我苦恨着它无法将南溪的水吞噬殆尽。三年来,我也渐渐了解了人生的行动必须迅速,时时刻刻都插上竹子来记录着沙痕。

诗意: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抒发了作者对河水的感叹和对行动的思考。作者通过黄浊的河水流经昆仑山,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时,作者对南溪的水未能完全消灭的遗憾和对行动迅速性的认识,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赏析:
1. 自然景观描写:诗词开头以一条黄浊的河水流经昆仑山为描写对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能力。这种景物描写在宋代诗词中较为常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递出一种宏大、壮丽的气势。

2. 对人生行动的思考: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行动的思考和认识。他认为行动必须迅速,时刻不停地记录下自己的足迹,以此来体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思考在诗中体现出作者对于人生短暂而宝贵的认识,追求行动的快速和充实。

3. 感慨与遗憾: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南溪的水无法完全吞噬的苦恨和遗憾之情。这种感慨和遗憾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无奈之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敬畏和珍惜。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生行动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通过对感慨和遗憾的表达,传递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诗词推荐

黄昏月暗清溪色。帘垂小阁霜华白。一夜玉玲珑。横斜水月中。小行孤影动。生怕惊花梦。半夜得春归。屏山人未归。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前来称英隽,有食主人鱼。后来曰贤才,又受主人车。伊予亦投刺,恩煦胡凋疏。既睹主人面,复见主人书。餬口百家周。赁庑三月馀。眼见寒序臻,坐送秋光除。西日惄饥肠,北风疾絺裾。升堂有知音,此意当何如。

夜烧红烛照梅花,刺史风流自一家。待得残英上丹脸,韶华端复到山茶。

山村寥落野人稀,竹里衡门掩翠微。溪路夜随明月入,亭皋春伴白云归。嵇康懒慢仍耽酒,范蠡逋逃又拂衣。汀畔数鸥闲不起,只应知我已忘机。

陆海披晴雪,千旗猎早阳。岳临秦路险,河绕汉垣长。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都门信宿近,歌舞从周王。

日暮渔樵散,山空河汉明。柝声悲未夜,戎马闭孤城。去国美人尽,感时黄叶生。酒杯徒自好,极目一沾缨。

清庙奕奕,和乐雍雍。器尊牺象,礼属宗公。白水方祼,黄流在中。谟明之德,万古清风。

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落魄逍遥一醉仙,笑携藜杖夕阳边。三年睡法应须得,九蕴仙方妙不传。骤雨猛催今日作,老苔为锁异时镌。偶来水绿红花野,自与庐山亦有缘。

喜声响答缶声喧,歌笑声多日易昏。尚有乐农遗意在,要知此地近中原。

数丛修竹拥斋居,兴味翛然乐有余。午枕睡酣窗寂寂,清风来去自翻书。

云门举起生篦,拟议知君乱统。直饮救得眼晴,当下失却鼻孔。

登门四十九年多,细读公书百遍过。今岁摘抄靖州作,遁翁堪配不传轲。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桃花落地雨漫漫,子乃担簦过万山。临别有些无尽意,篇诗送子到崇字。

市邑新荆棘,风沙旧路岐。重添多少恨,可想战争时。蟒气缠荒塔,萤光出废池。纖纖城角草,应是得春迟。

木末云屯飞雨暗,柳梢水到水溪深。身随王事有行役,家在江南无信音。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

先生早年忘扫白,懶饭青菁借颜色。独馀欢伯为友朋,熟不暇篘巾自沥。何须引泉连百井,饮莽长虹太豪猛。细斟玉筹滑无声,酌我应怜官独冷。奇篇更写陟厘黄,逼人心地生清凉。了知二事尽家法,眼馋径索银瓶尝。我老华池少滋液,年来爱酒如偷蜜。陶然一醉乐未央,此外要知俱长物。

河似琉璃底,水行空影中。槎浮应恍惚,星会恐朦胧。七月初七夜,一年须一逢。经躔那有此,吾欲问天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