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彻此方解脱,菩提明镜何为哉。

出自元代岑安卿的《悼凯南仲》

出自元岑安卿的《悼凯南仲》

拼音和注音

bù rú chè cǐ fāng jiě tuō , pú tí míng jìng hé wéi z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明镜:1.明亮的镜子,比喻完美的典范。2.明察;明鉴。3.喻月亮。

何为:1.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唐韩愈《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清侯方域《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司马相如卖酒成都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2.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刘稷﹞闻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唐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明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子产》:“子产立公孙洩及辰止……太叔曰:‘公孙何为?’子产曰:‘説也。’”3.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唐徐夤《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菩提:(名)佛教中指觉悟的境界。

解脱:(动)①佛教指摆脱苦恼,得到自在。②摆脱:诸事纷繁,无法~。[近]摆脱。③开脱:~罪责。[近]开脱。

岑安卿

所居近栲栳峰,余姚上林乡(今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与匡堰镇一带)人。志行高洁,穷阨以终,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脍炙人口。著有《栲栳山人集》三卷,《四库总目》评其诗戛戛孤往,如其为人


原诗

蟠龙老僧凯南仲,平生信实无嫌猜。

袒肩不倚薝卜树,结跏应坐莲花台。

我来问信默无语,纸幡漠漠飞尘埃。

不如彻此方解脱,菩提明镜何为哉。

诗词推荐

识得祖师端的意,迢迢千里扣知音。当机一喝忘情谓,归兴犹如虎出林。

闭门同隐士,不出动经时。静阅王维画,闲翻褚胤棋。落泉当户急,残月下窗迟。却想从来意,谯周亦自嗤。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猛龙当年入海初,婆娑曾否有仓佉。祇今旷劫重生后,尚识人间七体书。

槿篱三四掩,荒竹百十个。无人扣柴扉,偏称潜夫卧。梦作野云飞,觉来松日堕。随分有狂吟,吟长不须和。

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

隋氏廷中列百官,几人风节动朝端。越公事势炎如火,独有梁毗会忍寒。

雨过川原上,凝眸送晚春。韶光销欲尽,野色望来新。天末迷蓝嶂,江湄乱麴尘。重杨难认影,幽鹭莫藏身。远接天开幕,晴和草展茵。明时四郊静,凌乱踏青人。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玉露漳川月,相看几上弦。气横秋浦白,轮带女城偏。半魄蟾犹隐,分枝桂未圆。云衢谁可到,柅辙驻流年。

七尺青竿一丈丝,菰蒲叶里逐风吹。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端闱壮丽,羽术驍胜。天偿毕晔,如日之升。千官景从,万宇仰承。辉光四弃,介福其膺。

一段池塘萱草奇,其形便画理便诗。到离形处画之妙,诗妙更无形可离。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彼虽无食息,逸气自高翔。凤何求于人,人自欲鸣冈。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使果腹是求,何忧无五浆。

士忧行不修,不忧禄不及。之子久好学,何患名未立。圣时开贤科,子独不肯入。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南归慰亲颜,道路正暑湿。悠悠几千里,亦日薄行笠。暂憩青林下,赖有寒泉汲。漱齿去尘埃,土风须渐袭。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草气厨烟咽不开,绕床连壁尽生苔。常时多病因多雨,那敢烦君车马来。

此赋何曾涉怪神,本诸孔孟体诸身。乃知犬子揄扬者,才是僬侥国里人。

爱女有家后,沉痾未下床。问巫羞左道,市药叹空囊。攻闷三杯酒,祈安一瓣香。祠山消息好,秋杪得还乡。

风月沧浪自逐臣,烟波甫里亦遗民。未闻官号大学士,辞逊雍容得退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