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因寺

歌吹深秋节,香灯古佛园。
细泉初落石,远岫正当门。

作品评述

《题净因寺》是宋代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一个深秋时节,人们在净因寺举行歌舞活动,寺庙内的香灯照亮古老的佛园。诗中描绘了细小的泉水从石头上滴落,远处山岗正好位于寺庙门前。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秋天的宁静与庄严的氛围。香灯的明亮照射下,佛园显得古老而神秘,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细小的泉水从石头上滴落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远处的山岗正好位于寺庙门前,给人以开放和欢迎之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净因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人们对宁静与庄严的向往。通过对古佛园、细泉和远岫的描绘,诗人创造出一种宁静、神秘而又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产生一种超脱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词展示了陶弼细腻的描写能力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寺庙和自然元素的独到把握,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庄严,让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愿。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秋天的静谧和美好,体验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作者介绍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御池风暖水如鳞,争看兰舟竞渡人。应是君王好忠直,至今犹为吊孤臣。

江头风雨多,蘼芜湿春香。皎皎千里心,闺中春梦长。晓城鼓声发,寄书问河阳。君行紫骝老,君母白发黄。

男儿勋业古来难。叹人世,几千般。一梦觉邯郸。好看得、浮生等闲。红尘尽处,白云堆里,高卧对青山。风味似陈抟。休错比、当年谢安。

蒲团一味与僧分,不是银鱼亦可焚。但以身心同外物,莫将柴栅缚浮云。心因有住翻成碍,事若无机即不纷。此语烦师为转语,是无上语是声闻。

终南少室苦跻攀,已入先生一笑间。不学刘安便仙去,屋边尽自有佳山。

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晖。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用军何事敢迁延,恩重才轻分使然。黜诏已闻来阙下,檄书犹未遍军前。腰间尽解苏秦印,波上虚迎范蠡船。正会星辰扶北极,却驱戈甲镇南燕。三尘上相逢明主,九合诸侯愧昔贤。看却中兴扶大业,杀身无路好归田。

桃花远近火成堆,谁遣黄昏动地来。与使便成零落去,何如前日未吹开。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字杂众体,诗具二美。不轶不毁,相维天只。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相送烟汀畔,酒阑登小舟。离京梅雨歇,到邑早蝉秋。俗必期康济,诗谁互唱酬。晚凉诸吏散,海月入虚楼。

先生忘富贵,久客幸平安。发已千茎白,心犹一寸丹。衣冠前进士,家世旧郎官。醉入乌程里,吟登李杜坛。

幽居不可寻,高卧白云深。举眼皆贪者,何人有止心。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此外无他事,听松生绿阴。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如是国清寺,宜乎天下闻。水声常夜雨,山气即朝云。今古三贤隐,仙凡两路分。唐人书画在,明日更殷勤。

雕鞍好为莺花住,占取东城南陌路。尽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

宋家宫阙已萧萧,满目残阳照野蒿。独有两峰青不了,至今南北插云高。

放翁久矣无此客,闯户儿童皆动色。寒泉不食人喝死,素绠银瓶我心恻。千金易得一士难,晚途淹泊眼愈寒。岂知一旦乃见子,杰语豪笔无僧酸。门前清溪天作底,细细风吹縠纹起。倚栏一笑谁得知,爱子数诗如此水。江湖安得常相从,浩歌相踏卧短篷。功名渠自有人了,留我镜中双颊红。

希代明王。应期圣主。裁成品物。奄有区宇。篇籍芬场。尉书照府。笼猌七十。驱驭三五。

相唐德丛复兴隆,仁义条陈百奏中。正欲谏君今别驾,延龄更不念孤忠。

四壁青山翠打围,诗人坐久澹忘归。桥边荷芰欹头立,水底蜻蜓仰面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