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吴卿明辅二首

吴兢史法蔡邕碑,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晚徵集序未遑为。
单传骨髓惟吾子,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覆翻遗墨岂胜悲。

作品评述

《哭吴卿明辅二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吴兢史法蔡邕碑,
每叹斯文尚在兹。
老夺故交堪痛惜,
晚徵集序未遑为。

中文译文:
吴兢尊师效法蔡邕的碑文,
每次都感叹这种文风仍存。
老去失去了故旧友人令人痛惜,
晚年被征集序文所累未能从容写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吴卿明辅的哀悼和思念之情。吴卿明辅是作者的故友,他效法蔡邕的碑文,即模仿蔡邕的文字风格和表达方式。每次看到这样的文风仍然存在,作者都感慨万分。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不禁感到痛惜,因为他失去了与吴卿明辅一起交流的机会。

在晚年,作者被征集序文的任务所困扰,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来写作。这种遗憾和无奈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还提到自己的骨髓只能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心肝之情却空悬无处寄托。他希望能够远离尘世束缚,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但这些珍贵的墨迹却被翻覆,这让他更加悲伤。

第二首:

单传骨髓惟吾子,
空呕心肝向阿谁。
道远束刍携不去,
覆翻遗墨岂胜悲。

中文译文:
只能将骨髓传给自己的子孙,
心中的感慨无人倾诉。
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无法带走,
珍贵的墨迹被翻覆,让人无尽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继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心中情感的无处宣泄的感受。他将珍贵的骨髓比喻为自己的才华和精神传承,但这种传承只能通过子孙延续,无法与他人分享。他内心的苦闷和痛苦无人理解,他感到孤独而失望。

诗中还提到作者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他无法自由行动,无法带着自己的才情去追求理想。同时,他对自己珍贵的墨迹被翻覆的事实感到悲伤,墨迹可能指的是他的作品或者是他在书法上的心血。这种失去和痛苦的感受贯穿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吴卿明辅的哀悼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作者的悲伤、无奈和追求自由的愿望。它展示了刘克庄对逝去的友人吴卿明辅的哀悼之情,以及他自身在晚年面临的困境和心境。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意象,将吴卿明辅效法蔡邕的行为比作传承骨髓,将自己的心肝之情比喻为空虚且无处倾诉。作者感叹吴卿明辅的文风仍然存在,但自己无法再与他交流,这让他感到痛惜。同时,晚年的作者因为被征集序文所困,无法有足够的时间和心情来写作。他感到束缚和遗憾,希望能够远离尘世的束缚,但心中的珍贵墨迹被翻覆,令他更加悲伤。第二首诗继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他的骨髓只能传给自己的子孙,无法与他人分享,心中的感慨无人倾诉。他追求的道路遥远,束缚他无法自由行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诗中的覆翻遗墨象征了他的作品或心血被埋没或遗忘的痛苦。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出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对人生局限的思考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达磨西来未足夸,少林捏目强生花。得皮得髓徒分别,妙在圆明本不差。

孤馆迢迢,暮天草露沾衣润。夜来秋近。月晕通风信。今日原头,黄叶飞成阵。知人闷。故来相趁。共结临岐恨。

脱尽诸缘空不空,杳无边表喻难同。须知月蚌肠中物,体取云犀角里通。建化何妨行鸟道,回途复妙显家风。太平游子归来也,云鬓霜眉内转功。

之官未入境,已有爱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对远林。岛声淮浪静,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门掩,唯应伴客吟。

曲江晴影石千株,吾子思归梦断初。有信北来山叠叠,无言南去雨疏疏。祖师门接园林路,丞相家同井邑居。闲野老身留得否,相招多是秀才书。

结发仕州县,蹉跎在文墨。徒有排云心,何由生羽翼。幸遭明盛日,万物蒙生植。独此抱微痾,颓然谢斯职。世道方荏苒,郊园思偃息。为欢日已延,君子情未极。驰觞忽云晏,高论良难测。游步清都宫,迎风嘉树侧。晨起西郊道,原野分黍稷。自乐陶唐人,服勤在微力。伫君列丹陛,出处

时样多求赫赫声,惟公独韫玉精神。传无房杜可书一,心即羲皇太古人。日月升时先奋翼,风云浓处忽抽身。苍苍忍夺客星去,却使凌烟忆老臣。

向来绮语祸机深,几效灵均欲自沉。周庙人曾铭在背,管城子已秃无心。今谁伯乐能酬价,后有钟期必赏音。老矣尚须君警策,昔人一字答千金。

小市犹依海,横桥欲跨汀。雨余榕径冷,春晚苎田青。薄宦低豪气,浮生惜壮龄。急流归亦好,忧患饱曾经。

几日赏花天,月淡荼_小。写尽相思唤不来,又是花飞了。春在怕愁多,春去怜欢少。一夜安排梦不成,月堕西窗晓。

花边鹭立红云里,林下人行翠幄中。炎暑吾今知所避,全家移入广寒宫。

道涂奔走不曾安,却羡山家住得闲。记取还山安住日,更忘奔走道涂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皂衣京兆数论兵,西护秦台暂抗旍。顕父百壶连帐出,良家六郡佩鞬迎。甘泉路迩烽槔偃,非子川长马庌平。左右汉臣聊作帅,非缘侍从厌承明。

病余儿废锄,门巷草芊眠。来者何所闻,披草足跫然。封侯谢骨相,使鬼无金钱。梦作白鸥去,江湖水黏天。

松门东路有柴关,凉卧清宵梦亦閒。更待海风来万里,一天霜月满空山。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

动地欢声遍十龙。元宵真赏与民同。春归莲焰参差里,人在蓬壶快乐中。乘皓月,逐和风。凉舆归去莫匆匆。班春休道无千炬,也有星球数点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