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西岩(即谢安东山也·)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作品评述

《游东西岩(即谢安东山也·)》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慨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苏轼在东西岩(又称谢安东山)游玩的情景,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时代困境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人以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为借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包容和对世事艰难的洞察。他感叹自己的心境与情感与时代不同步,担忧年轻一代难以理解自己的感受,使得高尚的兴趣逐渐消退。然而,他仍然带着一个飘忽不定的伴侣,来到东西岩山上。在那里,他摆脱了尘世的纷扰,与云雾和泉水相依为伴,抚玩着丝竹乐器,尽情享受着自由自在的欢乐时光。然而,一旦他的事业有所成就,就会被人们的流言蜚语所牵制。他怀念慷慨豪放的桓野王(指谢安),以悲歌和清音弹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挽着胡须唤起泪水,才真正认识到谢安的才干和智慧。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焦虑,同时他也饱受疾病之苦。他悲痛地哭泣着走向西州门,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现在,只剩下古老的树木和蒙蒙的烟雾,作为他寂寞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游玩东西岩为背景,展示了苏轼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和感慨。诗中通过谢安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宽容和洞察、对世事艰难的理解,以及对自己与时代脱节的忧虑。在东西岩山上,诗人通过抚玩丝竹、享受云雾和泉水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明白一旦事业有成,就会面临流言蜚语的困扰,这增添了他内心的烦恼和无奈。诗人怀念桓野王,表达了对谢安豪迈风采的敬仰之情。他以悲歌和清音弹奏,以挽须起流涕的方式,表达了对谢安才干和智慧的赞叹。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同时他也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和辛酸。最后,诗人悲痛地哭泣着离开东西岩,不知道何时能够再次回来。最后的两句表达了他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只剩下古木和苍烟作为他孤独的陪伴。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融合了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谢安的形象,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宽广和对世事的洞察,以及对自己与时代的矛盾和无奈的感受。他通过游玩东西岩、抚玩丝竹和享受自然景观的方式,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事业成功后可能面临的困扰和诽谤,以及时间流逝和身体疾病带来的焦虑和痛苦。整首诗词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忧虑,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他对时代和个人命运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夏郊绿已遍,山斋昼自迟。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寒暑送万古,荣枯各一时。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永夜不能寐,閒门懒复开。片心生万绪,孤枕转千回。败叶声如雨,狂风响似雷。更堪江上笛,历历有余哀。

先发看红梅。青玉一枝红类吐。粉颊愁寒,浓与胭脂傅。辨杏猜桃君莫误。天姿不到风尘处。云破月来花下住。要伴佳人,弄影参差舞。只有暗香穿绣户。昭华一曲惊吹去。

笑向桃花,又一番、玄都春色。彷佛记、主家阴洞,不多陈迹。竹里棋枰憎乌污,林间鹤语无人识。怪东风、迟暮却归来,庞眉客。沟水涨,云充斥。环堵隘,花狼藉。似石鱼湖小,酒船宽窄。庭下已生书带草,旁人错认扬雄宅。问青天、明月落谁家,无心得。

云孤鹤独且相亲,仿效从它折角巾。不用吴江叹留滞,风姿俱是玉清人。

湖海相忘日自疏,经年不作一行书。世间惟有韩康伯,肯为渊源住岁余。

见录寻常咏,亲装复手题。言从永嘉後,重与建安齐。自古难知己,孤生每择栖。春风寄黄鸟,为向墓间啼。

孟春百草灵,古俗迎紫姑。厨中取竹箕,冒以妇裙襦,竖子夹扶持,插笔祝其书,俄若有物凭,对答不须臾。岂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娱,诗章亦间作,酒食随所须。兴阑忽辞去,谁能执其袪。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几席亦已彻,狼藉果与蔬。纷纷竟何益,人鬼均一愚!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身外虚名莫妄求,强关事事判悠悠。试看云将三年役,止博鸿蒙一掉头。

此身会逐白云去,未洗尘缨还自伤。今夜幸逢清净境,满庭秋月对支郎。

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

诚心达,娱乐分。升箫膋,郁氛氲。茅既缩,鬯既薰。后来思,福如云。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山逢塘闸冠南中,小大高低十九峰。东畔连尖尤秀绝,一双铜绿翠铺茸。

平原眺晚霁,百里见苍山。鸟带浮云去,人从暮霭还。村童过雨集,野老到秋闲。倚杖逍遥者,听蝉竹径间。

雨雪雨雪,凄风如刀,我行中野,而无缊袍。我寒我饥,谁复我知。四无人声,但闻熊罴。罴欲攫我,罴复夺我。我身茕茕,进退不可。进固难矣,退亦何止。还望旧乡,远隔江海。江波汤汤,海波洋洋。我思我乡,死也可忘。

橹折帮难进,牵殊深足虞。百艰甘薄命,共济赖同途。聚落强名地,并吞总是湖。遥遥闻吠犬,更问酒家酤。

欲去公门返野扉,预思泉竹已依依。更怜家酝迎春熟,一瓮醍醐待我归。

髧髦承学绍兴前,历看人间七十年。扑满终归弃道侧,鸱夷犹得载车边。钓船夜泛吴江月,醉眼秋看楚泽天。造物未容书鬼录,残春又藉落花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