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任昉的《答何徵君诗》
拼音和注音
sǎn dàn jī jī wài , jū shù míng jiào l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名教: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
拘束:(形)神态、言行因受约束而不自然。[近]约束。[反]大方|洒脱。②(动)使受约束。
任昉
小字阿堆。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408年),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
原诗
散诞羁鞿外,拘束名教里。
得性千乘同,山林无朝市。
勿以耕蚕贵,空笑易农士。
宿昔仰高山,超然绝尘轨。
倾壶已等药,命管亦齐喜。
无为叹独游,若终方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