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牛口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aa43,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作品评述

《夜泊牛口》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夜晚停泊在牛口渔村的景象,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自由自在的向往。

中文译文:
日落红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餐,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啊啊,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诗意和赏析:
《夜泊牛口》通过描绘夜晚停泊在牛口渔村的景象,表达了苏轼对自由、简朴生活的向往,并对世俗的繁华和名利之事提出反思。

诗的开头,苏轼用红霞笼罩的日落景象描绘出夜晚的来临,暗示着一种宁静与美好。他停泊在牛口,与当地居民偶然相聚,大家围绕在古柳下共度夜晚。

接下来,苏轼提到了一个负薪出深谷的人,他见到客人而感到高兴并兴奋地售卖自己的货物。这种简单的交流和满足的心情,体现了贫苦人民的喜悦和满足。

在夜晚,大家煮蔬菜作为晚餐,却不知道肉和酒的美味。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贫困生活的深入体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奢华生活的冷漠和超脱。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用朔风吹拂茅屋、破壁可见星斗的描写,表现出他生活在深山中的自由和与自然的亲近。儿女们的欢笑声使他感到快乐,而人生本来没有太多的烦恼,只是被世俗的诱惑所困扰。

在富贵和贫贱面前,苏轼认为贫穷是难以守护的。然而,他提到深山中的人们,愿意与麋鹿为友,表达了对自由、朴素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自己的困惑和焦虑,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总是匆忙地奔波。这里反映了苏轼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矛盾和迷茫。

总体来说,《夜泊牛口》通过对简朴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名利和世俗诱惑的反思,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对自由、宁静和真实的渴望。该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并对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种反思和质疑。它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渔村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示了苏轼对自由自在、纯朴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人物描写和对内心矛盾的表达,使读者在感受美好与自由的同时,也思考着现实社会的喧嚣和迷茫。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昔在理宗,维道之崇。既表程朱,亦跻吕张。

乔公评老瞒,谪仙奇郭令。视远数十载,伟欤真智圣。破贼此郎子,勿反吾同姓。凡才慁世间,鉴裁惟其证。大奸初难辨,明者独深省。若人与斯评,厥重如钟鼎。纷纷女娲土,安在所讥病。惟贤则知贤,丝乱行将整。掩书坐前轩,老眼安敢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上艹下争}{上艹下争}者梅,十月初荣。于郡之厅,有罍有觥。主礼孔诚,洽其欢声。之子初荣,为乡为馨。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处知吾乡。大江之东渭之北,念我故人何可忘。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玻梅花香。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时百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吁嗟无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庐山之岑岑,横绝东南天。大江之汤汤,洲渚相钩连。山水两中间,君家之故园。忆昨别此去,春风初破年。归来已秋节,登览恍依然。万里一转蓬,四时真蜕蝉。退无环堵宫,长逐车与船。风景日愈佳,尘埃日缠绵。人事正浩荡,徙劳赋归田。

倾败秦师琰与玄,矫情不顾驿书传。持危又幸桓温死,太傅功名亦偶然。

点也孤枫赤,参乎列岫青。新炊乘欲馁,旧酿诱初酲。床下秋蠉响,篱边晚茁馨。六根元不动,在在得忘形。

二妙诗情仆命骚,驱万象入甄陶。三休亭上频回首,八节滩中稳着篙。巢幕只应怜乳燕,戴山谁复笑灵鳌。也知廊庙须公等,宁羡华堂数仞高。

别离偏比相逢易,众里休回避。唤坐回身,料是秋波,难制盈盈泪。酒阑空有相怜意,欲住愁无计。漏鼓三通,月底灯前,没个商量地。

平明小队出郊墟,尽日登临据隼旟。闻道仙人尸解去,尚应犹学世间书。

岂谓真成老,元来总堕虚。它乡身似雁,永夜眼如鱼。未觉知几早,惟嫌料事疏。纵无三阁馔,犹有五车书。

拂秽清尘志自殊,斯文危弱更当扶。嘉言亹亹手尝御,高步徐徐身与俱。驱犊几曾遭戏笑,化龙应亦在斯须。龟毛兔角人人用,莫道吾家此物无。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中叶徙淮海,不仕但潜德。先祖实起家,先君始缝掖。议郎为名士,余亦忝词客。风流以及汝,三通桂堂籍。汝弱不好弄,文章有风格。久从先生游,术业良未测。武林一都会,山水富南国。下有贤别驾,上有明方伯。干将入砥砺,騕褭就衔勒。勿矜孔鸾姿,不乐

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未论日远长安近,且喜南山天际横。

年从爆火暗中移,椒柏迎欢上酒卮。今日天晴宜麦熟,明朝春到报花知。好奇漫说鸡千跖,行乐都来黍一炊。但得新年诗有料,不妨贫以去年时。

无路能酬国士恩,短亭寂寂到黄昏。回肠一寸危如线,赖得商山未有猿。

匹如迂叟洛中园,花竹依稀五亩宽。梧树参天栖凤集,桧根入地蛰龙蟠。翁求真乐希颜子,世着清名慕邴丹。身是双溪前令尹,胜游蹉过不曾观。

李下与瓜田,嫌疑谨未然。先贤监竹木,不食笋多年。

五教三乘,之绕葛藤。一言道尽,玉兔东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