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崔孝子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作品评述

《赠崔孝子》是明代徐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写了一个发生在洪洞山前的悲壮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家庭团结的重要性。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洪洞山前震鼙鼓,
东家被杀西家虏。
崔郎逃兵山更深,
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
月昏霜滑山险巇。
大儿牵衣小儿哭,
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
永割慈情知必死。
明朝邻里忽抱还,
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
不有神护安能生。
儿今拜父孙拜母,
一家团栾居乐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惊险的战乱场景,展示了一个孝子崔郎为了保护母亲而奋不顾身的故事。诗词以洪洞山的战鼓声开篇,描述了家庭被战乱所困扰的景象,东家被杀,西家被掳。崔郎带领着弟弟们带着母亲逃往山中更深的地方,他们背着母亲,以保护她的安全。

诗词中描绘了逃亡的困难和危险。兵乱急迫,行进恐怕会耽误时间;夜晚月色昏暗,山路险峻。大儿子拉着母亲的衣服,小儿子则哭泣不止,但崔郎始终将心思放在保护母亲上,不舍离开母亲。

然而,在逃避追兵时,崔郎被迫放弃了年幼的弟弟们,使他们躲藏在巅岩之间。崔郎明白自己与母亲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他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面临死亡。然而,意外的是,在明朝时,邻里们带着弟弟们回家,全家相聚并感到欣喜。诗人深知这一切都是由于崔郎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他认为并没有神明的保护,又岂能生存下来。

最后一句表达了崔郎已经成为父亲,他恭敬地向自己的父亲拜礼,向母亲行孝,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在幸福的土地上。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一个孝子为了保护母亲而舍弃自己生命的故事,表达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它揭示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家庭团结和孝道的赞美。整首诗词以悲壮的情感和振奋人心的家庭团聚结局,给人以思绪和感动。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深思家庭的重要性和孝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对那些为了家庭付出一切的人们的敬意和敬佩。

诗词推荐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铮然梧叶响敲风,凉月疏星秋正中。万顷水花浑老尽,一簪醉日倚残红。

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新妆又得水苍梳。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尚惭犹未十分全。听取明年环佩戛

所事既非主,不归将若何?门前五株柳,空惹北风多。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极望随南斗,迢迢思欲迷。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残日依山尽,长天向水低。遥知仙馆梦,清夜怯猿啼。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雪花霜须苔鲜枝,玉堂事去且疏篱。世人孔鼻无分别,吐露芳心欲向谁。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使君居处好,在郭却如村。屋带园林胜,门无市井喧。蛰龙将变化,雏凤亦腾鶱。客里苦无暇,相从听雅言。

往岁曾随江客船,秋风明月洞庭边。为看今夜天如水,忆得当时水似天。

榕叶阴阴未著霜。浅寒犹试夹衣裳。雾浓烟重遥山暗,云淡天低去水长。风淅沥,景凄凉。乱鸦声里又斜阳。孤帆落处惊鸥鹭,飞映昼空雁字行。

古来花貌说仙娥,自是仙娥薄命多。一曲霓裳未终舞,金钿甲委马嵬坡。

尽说烟消,皆言火灭,触来总起无名。不知不觉,怎得离众生。道本易行易晓,奈心违、难晓难行。心魔障,未成大善,方寸不能灵。同流听嘱付,是非休辩,人我休争。叹行尸走骨,何辱何荣。急救自家性命,气神和、清结真形。灵灵语,瑶台阆苑,蓬岛是前程。

志大空忧国,途穷欲问天。功名羞短褐,蹭蹬惜流年,死友留天末,生涯寄海边。相逢是何日,回首重依然。

修身可用要人知,暗室孤灯敢自欺。赤口烧城市有虎,熨平寸地听群儿。

风幡心动,一状领过。只知开口,不觉话堕。

翘车交辟滞东南,盘蕙多年歇赐衫。千日醉醒孤共酌,一书开闭遂空函。怨归定对王孙草,无恙应随散骑帆。倾听囊帷奏嘉颂,清时宁忌绛侯谗。

霜余晴日照堤沙,早晚天墀下白麻。有吏当筵歌湛露,须公满斚泛流霞。篇章况是万人敌,阀阅相仍百乘家。落帽何须定重九,探先三日醉黄花。

青城老洞翁,名籍丹台上。日日诵黄庭,感得祥云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