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二首

闾门行乐送诏华,闲访城阴野老家。
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衡门倒屐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
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作品评述

《次韵子封承之游桃花坞二首》是宋代陈深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朝阳洒满行乐之地,送达皇命的华丽仪式。
闲逛城阴野老家,寻找宁静的避世之地。
黄蝶在晴朗的天空中飞舞,停在菜叶上觅食;
翠禽隔着浦水啄食桃花。
踏过衡门,脱下草鞋,站在官道上,俯视远方。
穿过古渡,横渡舟船,登上浅沙上的阁楼。
时常有诗人来到这里,陶醉地吟唱,直到夕阳倾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诗人陈深游览桃花坞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在朝阳的照耀下欣赏了送诏的盛况,随后他来到城阴野老家,寻找平静避世之地。诗中描绘了黄蝶在晴朗的天空中飞舞觅食,翠禽在浦水两岸啄食桃花的景象。诗人描述了穿过衡门、脱下鞋履站在官道上远眺的情景,以及穿过古渡、横渡船舟登上浅沙上的阁楼的情景。最后,诗人提到这个地方常常有其他诗人来此,陶醉地吟唱,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桃花坞的美景和诗人在其中的体验。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场景中。诗中运用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黄蝶在菜叶上觅食、翠禽啄食桃花,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诗人还通过描写行走的动作,如脱下鞋履、登上阁楼等,增加了诗篇的节奏感和动感。最后,诗人提到了其他诗人在这里吟唱的情景,表达了这个地方的诗意和吸引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行走的动作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为主线,通过描绘细腻的画面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桃花坞的美丽和诗人在其中的感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以美好、宁静和情感的共鸣,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审美追求。

作者介绍

陈深[公元一二五九年至一三二九年]字子微,平江人。约生于宋理宗开庆中,卒于元文宗天膳二年以后,年在七十一岁以上。宋亡年,才弱冠笃志古举,闭门着书,元天历间奎章阁臣,以能书荐潜匿不出。所居曰宁极斋,亦曰清泉,因以为号。深著有诗一卷,《四库总目》又有读易编,读诗编,读春秋编等书。

诗词推荐

贤良策举厌刘蕡,报献徒悲自比伦。直疏李邵言不用,宁从甘露祸金门。

交际论才业,何郎种种长。元推万人敌,况别四年强。文看青钱中,诗须古锦藏。西归容盥读,老境借辉光。

三秋万里五溪行,风里孤云不计程。若念猩猩解言语,放生先合放猩猩。

君子远相寻,联镳到敝林。有诗谁索和,无酒可赊斟。门列晴峰色,堂开古木阴。何因驻清听,惟恐日西沉。

宛宛黄柳丝,锥锥杂花垂。柳解织别愁,花能送春归。思君远行迈,游子心依依。有弦不解挥,有镜不复治。岂是真不能,持此欲遗谁。河梁此时曲,泪为生别滋。但期如水萍,所寄良不移。

金天庙下西京道,巫女纷纷走似烟。手把纸钱迎过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相业如何不到头,诸公历历颂伊周。梦迷葛岭酣歌夜,鬼哭樊城血战秋。误国正须忧大厦,覆师宁忍驾孤舟。木棉庵里催归魄,谁掩湖山富贵羞。

建德真乐国,万里渺中州。除荡俗氛尽,心如九天秋。满船载明月,乃可与同游。平生期斯人,共挟风雅輈。定知诗客来,夜虹贯斗牛。执斧修月轮,链石补天陬。破的千古下,乃可泣曹刘。危柱鸣哀筝,知音初见求。成功在漏刻,尧舜去共吺。收此文章戏,往作活国谋。开纳倾万方,皇极

鳞差万瓦拱层台,暇日登临亦乐哉。桃李成蹊春未到,江山如画国多才。倦游难效登楼赋,胜概常遭俗驾回。好是清宵携客醉,云间两两近三台。

一随俗驾走红尘,松竹生愁鹤怨人。杯渡老师相悉否,野僧心地宰官身。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

陟屺寺南山,曾陪半日闲。春来梦携手,宛在白云间。

佛螺双髻矗层岚,云穴呀空藓晕衔。异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认得传溪岩。

奉引归来春晚时,扁舟便欲访天随。都忘旧学尘埃满,顿觉新年气宇衰。遽有恩荣腾紫诏,了无功业立彤墀。先生妙句烦褒借,一夕光涵月不亏。

前朝使节拥朱轩,乃是君家小状元。不独官资如令祖,更将学术付贤孙。上供旋捣新禾米,行部时惊旧水痕。游遍天台便归好,乔松翠竹满青门。

中国人材未尝绝,季龙何苦称豪杰。一朝得志忘穹庐,侈心不遏洪河决。沙丘未破身先爇,义士敢忘膏斧銊。所幸向来涉经史,敢过知非犹可说。噫!固知礼义之本根人心,何如露台惜百金。

一月在诸水,动随来去舟。分身能恁麽,到处恰相投。湖海堕全璧,鱼龙吞曲钩。归来端可庆,俱得饱参休。

明经取青紫,此谚亦已鄙。至或师初录,弃彼尝在此。

间心轻出世,远念起游方。漱月抛茶井,眠云梦草堂。归程指山色,去影背湖光。欲问重来日,孤云未可量。

中和偶向此枝藂,友爱当知吾意同。十世共居尤盛整,受奖三代共春风。试看华萼相扶处,正在闺门载翕中。昭谏而来名节伟,更添新记与无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