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景仁游洛中

小人真暗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鵷鸾。
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
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
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作品评述

《送范景仁游洛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人真暗事,闲退岂公难。
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
忧时虽早白,驻世有还丹。
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
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
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阑。
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鵷鸾。
杖屦携儿去,园亭借客看。
折花斑竹寺,弄水石楼滩。
鬻马衰怜白,惊雷怯笑韩。
藓书标洞府,松盖偃天坛。
试与刘夫子,重寻靖长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送别范景仁游洛中的作品。诗人以自己的身份表达了对范景仁的送别和祝福。

诗的第一句“小人真暗事,闲退岂公难”表达了苏轼对范景仁的敬佩和遗憾。诗人认为范景仁是一个有才华而受制于小人的人,他的离去是因为他不愿与小人为伍。

第二句“道大吾何病,言深听者寒”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在道义上的追求和言辞深奥的困境。苏轼认为自己言辞之深会让人感到寒冷,难以理解他的意思。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苏轼的心境。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对世事充满忧虑,但他相信修炼道法可以延年益寿,拥有还丹的可能。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苏轼送别范景仁的情景。他们一起饮酒作乐,无心追求名利,只希望能够安享相遇的快乐。苏轼回顾了他去年行走万里,走过蜀道千盘,如今虽然年纪增长,但仍然有登山的意愿。

诗人用“西游”来比喻自己像樱笋一样向西方的地方前进,而“东道”则指代他曾经居住过的东方。他带着杖履,带着孩子去游览园亭,借景欣赏客人的风采。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苏轼在寺庙中折花观竹,以及在水边游玩的情景。这些景物与他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最后两句分别提到了鬻马衰老和惊雷。苏轼对马的衰老感到同情,而对雷声则表现出害怕和对人事无常的领悟。

最后两句提到了苏轼写给范景仁的信函,以及苏轼希望能与当时的官员刘夫子再次相聚的心愿。这些都是苏轼对友谊和情感的表达。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范景仁的送别和祝福,同时展示了苏轼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心境的描绘。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和比喻来衬托诗人的情感,展示了他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思考。整首诗词以豪放洒脱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的深情思念。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客愁拟向春来减,春到愁翻倍旧时。走马已无年少乐,听莺空有故园思。日光皛皛浓熏草,风力扬扬缓堕丝。辟历沟南酒家路,共谁来往问花枝。

觉海难将浅见窥,打包径去契禅机。何曾蝴蝶暂成梦,除却杜鹃谁劝归。江上风涛犹汹涌,盘中泉土颇甘肥。自当叱犊勤耕墅,不必然犀往照矶。

看花泪尽知春尽,魂断看花只恨春。名位未沾身欲老,诗书宁救眼前贫。

分甘冷落傍朱门,傲雪欺霜百岁根。惆怅西湖人不见,暗香依旧月黄昏。

从教白浪长浮天,脚根饱踏吴江船。晋人初不知祖令,拍手施与龙山禅。

风生老树飞叶,雨过残云带霞。禾场牛臣落日,渔村鸦起平沙。

游丝冉冉游云暖,翠石凝香上花短。管弦不动白日迟,可是江南旧亭馆。湘帘隔竹翠雨浓,玉肌醉染胭脂红。文章羽毛亦自好,转首似觉怀春风。去年我过长洲苑,落日淡烟芳草浅。沧浪池畔野景生,姑苏台上离情远。今年买棹游西湖,西湖景物殊非初。黄金白璧尽尘土,朱阑玉砌荒。东园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窗声呼梦断,灯影尚微茫。忽扫蚊专夜,从知雨献凉。佳眠嗟莫续,残漏耿犹长。却忆檠三尺,冯书怯曙光。

十里金明贯宝津,鸭头新绿水粼粼。玉卮齐献尧阶寿,柳钯花光一样春。金宫词一百首其二十五门内使走天街,当殿亲收宰相才。一榜尽除州别驾,谢恩未了杏园开。

末夏炽余暑,幽期谐素衿。川源蔽繁绿,溪渚澄苍浔。田舍静鸡犬,荒蹊抱深林。圆渊敞灵构,叠嶂罗高岑。荷气薄朝露,鱼波衣重阴。披荆遂恬息,濯涧清闲心。遗世匪尘傲,养真宜自任。秋风动早思,写我丘中琴。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鸜鹆啼其间。土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云复还。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鴒图急难。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岩下泪山竹裂。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陟冈四顾空欷嘘。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

小白奖周室,夷吾致其君。各竭当时力,未免后儒言。骏马日千里,壮士举百钧。更欲加勉策,折髀与摧辕。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独自行藏莫倚栏,市廛野色不相干。是中门户也罗雀,何处身心更梦棺。锦水背人朝暮去,雪山随我久长寒。一生著作惊磨灭,欲借君家铁砚看。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饮水寒难忍,谁言栢子甘。

三衣终日护,白社踵东林。净业心无住,清斋力不禁。莲香秋观静,松吹石桥阴。见说溪南虎,时来听梵音。

蜀帝魂销恨不穷,野花开落倚东风。吻干无复枝头血,几度啼来染不红。

鸦路不可越,三十六渡溪。有物饮碧水,高林挂青蜺.历览道更险,驱使迹频暌。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浪石忽摇动,沙堤信难跻。危峰紫霄外,古木浮云齐。出阻望汝郡,大贤多招携。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应怜泣楚玉,弃置如尘泥。

绿萝深处卧云烟,独战蛮征事悄然。临老无端重出丑,借婆裙子拜婆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