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文徵明的《钜野次九逵韵》
拼音和注音
huáng hé hù huí zhé , qīng shān shí yǐn jià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黄河:河川名。源出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北麓噶达素齐老峰,流经甘肃、宁夏、绥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九省,注入渤海。
文徵明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原诗
黄河互回折,青山时隐见。
行行次钜野,古服犹汉县。
空闻泽既猪,非复禹初甸。
野色浩无垠,忽复春风变。
春风不可稽,客子行亦倦。
黄金日以销,转觉青衫贱。
雨浊或胶舟,时行眺回堰。
惊吹捲平沙,河流激飞箭。
何处望神京,天涯云一片。
谁云千里遥,去去南风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