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作品评述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
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醉后饮屠苏。

译文:
行走唱歌野外哭泣,两者都令人悲伤,
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
病眼无法入眠,不是为了守岁,
乡音无伴,痛苦地思念归乡。

厚重的被褥脚底冰凉,感受到了重重霜露,
刚沐浴过的头发轻飘飘,感觉发丝稀疏。
非常感谢残烛不嫌弃客人,
孤舟一夜承诺相依。

南方来了三次岁月消逝,
直接担心终身都在行走途中。
年老了害怕看到新历日子,
打算退归,学习古人用的桃符。

烟花已经象征着青春的意义,
霜雪特意寻找病弱的客人。
只是将贫困和忧愁用于锻炼身心,
不辞醉后继续饮屠苏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除夕夜在常州城外的野宿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采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乡愁和岁月流转的深深忧思。

诗的开篇,苏轼行走于野外,唱歌并哭泣,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给人一种寂寥和冷落的感觉。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的病眼无法入眠,不是因为守岁,而是因为思念乡音,感受到了孤独和痛苦。此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野外,感受到了严寒和孤独。他感谢残烛不嫌弃自己这个客人,表达了对温暖和照顾的感激之情。孤舟一夜的相依,表现出他在荒野中对人情的期盼和渴望。

接着,苏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担忧。他担心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和追逐,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安宁。他害怕面对新的历法,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老去的不可避免。因此,他决定退归,学习古人使用的桃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宁和守旧的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理解。烟花已经成为青春的象征,而霜雪却在寻找病弱的客人,暗示了有限的年华和生命的脆弱。然而,苏轼并不畏惧贫困和忧愁,而是将其视作锻炼身心的机会,他表示不会因为醉酒而放弃,继续饮用屠苏酒,展示了他的豪情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词以冷寂的夜晚野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乡愁、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忧思。同时,诗中透露出苏轼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坚守传统的个性特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丘公已殁故人稀,欲过街西更访谁。每到子城东路上,忆君相逐入朝时。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临丹壑。凭高阁。闲吹玉笛招黄鹤。空江暮。重回顾。一洲烟草,满川云树。住住住。江风作。波涛恶。汀兰寂寞岸花落。长亭路。尘如雾。青山虽好,朱颜难驻。去去去。

蜀天寒破让芳晨,雪花霞跗次第新。解把清香与行路,教人长忆故园春。

琼楼玉宇不胜秋,把酒临风味转优。云雨自为朝暮变,歌诗不尽古今愁。谁知明月天心到,却有佳宾水际留。无限醉眠呼不醒,步随清影只搔头。

栏杆閒倚日偏长,短笛无情苦断肠。安得身轻如燕子,随风容易到君傍。

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度材垂后俭,选胜掩前功。云构中央起,烟波四面通。乍疑游汗漫,稍似入崆峒。廛閈高低尽,山河表里穷。峰峦从地碧,宫观倚天红。灵槛如朝蜃,飞桥状晚虹。曙霞晴错落,夕霭湿葱茏。庾亮楼何厄,陈蕃榻更崇。有时闲讲德,永日静观风。玉斝飞无算,金铙

早衰常畏雪,况复在江干。三日不能出,数年无此寒。卷帘惊滉漾,下榻觉蹒跚。稚子应怜我,孤吟兴未阑。

高风扫群翳,山色秀而静。寒林隐虬龙,幽径行蛇蚓。场登{左禾右罢}稏实,水弄芙蓉影。明发汎归舟,秋空更青迥。

官上依然四壁空,讼庭人寂每从容。看家不为穿窬计,老去登临分外慵。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虏近人行少,怜君独出城。故关逢落叶,寒日逐徂征。闻笛添归思,看山惬野情。皇华今绝少,龙额也相迎。

材业将时偶,声名斗宠新。文昌留不住,大尹政通神。力说和戎好,从撩相国嗔。春花插秋鬓,还得自由身。

大夫风韵如彭泽,五柳萧森手自栽。我亦扁舟倦游者,登临聊复赋归来。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至矣坤德,皇哉地祇.开元统纽,合大承规。九宫肃列,六典相仪。永言配命,长保无亏。

地偏境自佳,烟云绕孤屋。寒声渺疏松,翠影澹修竹。林深桂花晚,微风度馀馥。特用永岁年,聊足媚幽独。

不是檐声不放眠,只将愁思压衰年。道他滴沥浑无赖,不到侯门舞袖边。

人生恨无年,我老已烂熟。退耕镜湖上,风雨有茅屋。事君阙补报,得此不啻足。余年尚几何,嫋嫋风中烛。大儿戍塞垣,驰马佩矢箙,去家千余里,辛苦就微禄。书来续三纸,语悲不忍读。遹弟在我傍,亦复泪溢目。门户嗟日衰,持守赖家督。雪云暗淮天,念汝方露宿。

州境与潮邻,徐行止浃旬。瘴乡元一气,盐子亦吾民。日晏烟岚敛,兵馀户口贫。定将田里事,闭合细条陈。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