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醉后饮屠苏。

作品评述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
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醉后饮屠苏。

译文:
行走唱歌野外哭泣,两者都令人悲伤,
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
病眼无法入眠,不是为了守岁,
乡音无伴,痛苦地思念归乡。

厚重的被褥脚底冰凉,感受到了重重霜露,
刚沐浴过的头发轻飘飘,感觉发丝稀疏。
非常感谢残烛不嫌弃客人,
孤舟一夜承诺相依。

南方来了三次岁月消逝,
直接担心终身都在行走途中。
年老了害怕看到新历日子,
打算退归,学习古人用的桃符。

烟花已经象征着青春的意义,
霜雪特意寻找病弱的客人。
只是将贫困和忧愁用于锻炼身心,
不辞醉后继续饮屠苏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除夕夜在常州城外的野宿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采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乡愁和岁月流转的深深忧思。

诗的开篇,苏轼行走于野外,唱歌并哭泣,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给人一种寂寥和冷落的感觉。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的病眼无法入眠,不是因为守岁,而是因为思念乡音,感受到了孤独和痛苦。此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野外,感受到了严寒和孤独。他感谢残烛不嫌弃自己这个客人,表达了对温暖和照顾的感激之情。孤舟一夜的相依,表现出他在荒野中对人情的期盼和渴望。

接着,苏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担忧。他担心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和追逐,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安宁。他害怕面对新的历法,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老去的不可避免。因此,他决定退归,学习古人使用的桃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宁和守旧的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理解。烟花已经成为青春的象征,而霜雪却在寻找病弱的客人,暗示了有限的年华和生命的脆弱。然而,苏轼并不畏惧贫困和忧愁,而是将其视作锻炼身心的机会,他表示不会因为醉酒而放弃,继续饮用屠苏酒,展示了他的豪情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词以冷寂的夜晚野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乡愁、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忧思。同时,诗中透露出苏轼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坚守传统的个性特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宣父老于行,苦辛定六艺。至今峨冕旒,万国奉烝祭。当时困在陈,粒粟不能致。宰割诸侯王,重瞳气盖世。烧纪不啻虱,烹周仅若彘。焉知千金首,乃为马童利。此口酒可浇,是事可以置。

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唯喜因过我,须知未贺君。 ——裴度诗闻安石咏,香见令公熏。欲首函关路,来披缑岭云。 ——白居易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群。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李绅镇嵩知表德,定鼎为铭勋。顾鄙容商洛,徵欢候汝坟。 ——刘禹锡频年多谑浪,此夕任喧纷。

夜深寒妥帖,前村人断绝。何许小茅茨,开门满山雪。

山芽落磑风回雪,曾为尚书破睡来。勿以姬姜弃蕉萃,逢时瓦釜亦鸣雷。

车辙长多长者临,相过肯笑席门深。寒暄固有三分话,臭味还倾一寸心。客至自应闲不厌,年来寖觉老难禁。应酬既了无余事,面壁何妨学少林。

旧院风流数顿杨,梨园往事泪沾赏。樽前白发谈天宝,零落人间脱十娘。

再见新正,去岁逐贫,今年逐穷。算公田二顷,谁如元亮,吴牛十角,未比龟蒙。面目堪憎,语言无味,五鬼行来此病同。*盐里,似杨雄寂寞,韩愈龙钟。何人炮凤烹龙。且莫笑、先生饭甑空。便看来朝镜,都无勋业,拈将诗笔,犹有神通。花柳横陈,江山呈露,尽入经营惨澹中。闲身在

人无百年人,枉作千年计。傀儡棚头,看过几场兴废。朱颜易改,可惜欢娱地。劝君酒,唱君歌,为君醉。沧溟一叶,正在横流际。阮籍途穷,啼得血流何济。天公老大,不管人间世。莫莫休休。,莫问甚底。

燕寝真宜雨,卧闻风有声。莫惊无碍睡,宁为不平鸣。折筍低行蚁,飞梅暗打莺。最怜两岐麦,欹倒乱纵横。

摆落尘埃步入山,与僧相对浃旬间。鹤林却笑题诗客,只得浮生半日闲。

南山突兀横青空,鹿豕禽鱼得所宫。修鳞于此亦养德,光怪夜发山川红。风云变化化事已矣,独有崖峤留馀雄。至今山泉脉四溢,喷薄声撼枯枬枫。填然下与石壁会,万斛一窃投云中。跳珠散玉虎须怒,烈日不照霜雪融。前贤作亭久已废,后俗为弊词相蒙。匡庐老禅来立锡,摄衣思见前贤风

老生日日困盐齑,异味棕鱼与楮鸡。敢望槎头分缩项,况当霜後得团脐。堪怜妄出缘香饵,尚想横行向草泥。东崦夜来梅已动,一樽芳酝径须携。

云水僧来说我师,换鹅书札转高奇。挥毫传下千年字,贞石曾留几处碑。混俗市廛人莫测,和光踪迹鹤应知。莲花结社须容我,不似陶潜爱湿卮。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诗章转更新。选得天台山下住,一家全作学仙人。

方坐皋此开讲肆,忽看傀儡至优场。此翁奇奇又怪怪,若非伪学即阳狂。

少日试推敲,未脱蜂鹤病。世间十全手,噬肯爱三请。即今悔少作,草草生气盛。逢人忍修缩,拜手博是正。往往掉其臂,百叩不一应。赑屃仰前修,萎惫不能劲。从君父子游,似颇识蹊径。使君唾隋珠,枚叟每后乘。郎君撞烟楼,楚珩复相映。两豪五字律,万象一清镜。剩馥副群趋,余风

冷澹孤芳雪里春,园林风景一番新。可怜花与头俱白,岂晚相看似故人。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猎叟藤编户,傜人草结庵。

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