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十首

幽恨清愁几万端,故将巧笑破霜寒。
落英收拾供骚客,秋菊从来不足餐。

作品评述

《梅花十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幽恨清愁几万端,
故将巧笑破霜寒。
落英收拾供骚客,
秋菊从来不足餐。

诗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感叹自己心中的幽怨和忧愁多么复杂而繁多,为了摆脱这种忧愁,他故意运用巧妙的笑容来打破寒冷的冬霜。他采集落下的梅花,整理好供给来访的文人雅客,意味着他用自己的作品和才华来满足他们的欣赏之情。然而,尽管梅花芬芳美丽,但秋菊的吸引力从未减少过,诗人认为梅花的美丽和可贵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情感和观察。诗中的"幽恨清愁几万端"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愁。"故将巧笑破霜寒"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巧妙的笑容来排遣内心的痛苦和寒冷。"落英收拾供骚客"一句,表明诗人将梅花采集整理供给来访的文人雅客,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最后一句"秋菊从来不足餐",通过对秋菊的提及,强调了梅花的珍贵和独特之处。

整首诗以梅花作为意象,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反思和对于艺术的追求。诗人以梅花为媒介,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文人艺术创作的境界和追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行渡江兮吾无舟,荡荡东注兮褰裳不可以游。渔横舟兮不即渡,敻万里以在前兮无家反顾。云翳翳兮雨凄凄,不济此兮谁与归。行渡江兮我无楫,释吾马兮不可以涉。嗟行路之难兮,援琴以身忘。手不得於吾心兮,声久抑而不张。天涔涔兮又暮雨,不济此兮吾归何处。

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尺宅常朱那待酒,上池频饮自成丹。楚祠花发呼舟去,禹穴云生倚杖看。更有新春堪喜事,一村箫鼓祭蚕官。

小山丛竹,到天古木。石下有人,定是山谷。

酒礼惭先祭,刑书已旷官。诏驰黄纸速,身在绛纱安。圣位登堂静,生徒跪席寒。庭槐暂摇落,幸为入春看。

说得一尺,行得一尺。身非肉团,心如墙壁。用光眉十方,照世眼双碧。诸尘三昧兮在我自然,万像森罗兮与渠平出。

曲如山下藤,脆若溪上苇。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胡为南涧中,辛勤种柏子。上枝挠云霓,下根绞石齿。伐之为梁栋,岁月良晚矣。白首阅时人,君看柱下史。

黑云平屋檐,晨夜隔星月。晓装商旅前,冰底泥活活。野人攘畔耕,蹇马不能滑。驼裘惜蒙茸,俱落水塘缺。孤材小蜗舍,乞火乾履袜。前登极峥嵘,他日飞鸟没。寒花委乱草,耐冻鸣风叶。江形篆平沙,分派回劲笔。髯弟不俱来,得句漫剞劂。却望同安城,惟有松郁郁。遥知浦口晴,诸峰

又从洪泽泝清淮,积雨连宵晓顿开。霜冻水涯如雪厚,波摇日影入船来。辛勤送客了未了,珍重顺风催复催。明早都梁各分手,顺风便借一帆回。

昔年曾读子厚集,梦寐彼州山水佳。循良今慰远人望,潇洒仍惬旷士怀。楼头打鼓散群吏,林下啼鸟眠高斋。政閒境胜足佳句,好写大字镌苍崖。

去年借宅寄生儿,今岁群儿又学伊。差面见他莺与鷰,向人强道不如归。

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巫祝呼神去,缁黄送水还。若非宿来雨,仙圣亦惭颜。

屏除呵殿少人知,随马囊诗更有谁。五百不来村落静,自然生齿似螽斯。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酷似当时堕泪人。

尘事日改人,筋力随以劳。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穷巷躬水菽,杜门匪禅逃。修公岩壑人,臭味合我曹。閒从茗碗集,有往不待招。清芬落净几,宴坐挥霜毫。脱略畦畛外,寂寞期久要。春风草离离,飞花照方袍。朝来遽别我,明月挂一瓢。笑指天台云,意气东南高。去去不可挽,独鹤

心危身亦危,衽席尚颠坠。如何岩石上,来坐自安意。能谕死生间,无论寤与寐。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趋。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平沙四绕护城堤,小雨经旬不作泥。似与幽人忍牢落,一双黄鸟隔墙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