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何权道幽居不遇

水部风流小隐居,别来眼法定何如。
雾中不见空峒子,世外空传珞琭书。
今岁紫荆簪未得,后溪黄鮓信无余。
素冠如遇文园宅,为我殷勤借子虚。

作品评述

《过何权道幽居不遇》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居山水之间,追求清静而又渴望得到文人雅士的赏识与关注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身处水部风流的小隐居,他感叹自己多次拜访何权道士的隐居之地,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他在雾中望见不到空峒子(指何权道士的居所),只能听闻世外传言,传说中有珞琭书(指何权道士的文集或著作)。

诗中还提及了诗人今年未得到紫荆簪(指受到皇帝的宠幸和嘉奖),也没有收到后溪黄鮓(指朋友寄来的美味佳肴),暗示诗人在世俗的名利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物质享受。

然而,诗人仍然怀抱着对于文人雅士的向往,希望能在素冠(指自己)遇到文园宅(指文人雅士的居所),并借助子虚(指子虚乌有的事物)为自己寻求机会和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抒发了他对于文人雅士赏识和关注的渴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向往清静自在的生活。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特点。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蛾眉始约,罗袖初薰。歌齐曲韵,舞乱行纷。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山溪穷洞府,江岸绕楼闉。晓艳尝迷客,飞香尚袭人。凭高能赋远,祖别重伤春。莫惜离歌醉,曾闻上玉津。

风到秋宵特地凉,卧看斜月半侵床。来寒往暑谁能问,归燕宾鸿各自忙。

柳外飞飞峡蝶儿,惠风心性彩云姿。终朝守定墙头舞,不得邻家一句诗。

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

园林亦要闻闲置。

吴波亭下击扁舟,轻雨轻烟又麦秋。乌兔衔将日月去,江山管定古今愁。

秋高气弥清,岁晏天雨霜。繁枝各病绿,况乃枝上香。向来不胜春,渺在无何乡。乐极定自悲,谁欤此更张。春秋无终穷,荣落殊未央!

铁胎重整英仪峻,燕厦新成暑气凉。韶石遍图辉壁落,荔枝分植映房廊。开元旧事丰碑在,家笥犹传故笏囊。

周南风俗汉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銮。璎珞桧高藏白兽,蕊珠花发降文鸾。河通织女机丝湿,雨歇巫娥翠黛寒。满地吴山谁洒泪?一江春水独凭阑。

落叶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杂花分户映,娇燕入檐回。一见能倾产,虚怀只爱才。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叠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地偏人迹罕,古井辘轳鸣。

春欲暮,满地落花红带雨。惆怅玉笼鹦鹉,单栖无伴侣。南望去程何许?问花花不语。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客至启幽户,笋鞋霆曲廊。潮侵坐禅石,雨润读经香。古砚传人远,新篁远塔长。城中如火热,此地独清凉。

春泥滑滑不须愁,勉事深耕定有秋。沓障东南知更好,归来频上郡城楼。

横阁晴虹渡石溪,几年钥锁镇瑶扉。洞中日月真长久,世上功名果是非。叱石元知牧羊在,烂柯应有看棋归。若逢白鹤来华表,识取当年丁令威。

华亭不相识,卫国复谁知。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天威乱糁琼蕤密。一光吞尽千山碧。梅与雪争妍。孤香风暗传。玉骨从来瘦。不奈春僝僽。羌管一声残。水乡生暮寒。

风急霜飞天地寒,草黄木落水泉干。千村乱后荒榛满,孤客归来抆泪看。野宿狐狸鸣户外,巢居烟火出云端。黍苗处处思阴雨,王粲诗成损肺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