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山半飞泉鸣玉珮,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
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
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作品评述

《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叶梦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半飞泉鸣玉珮,
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
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
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
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中文译文:
山坡上有飞泉,发出玉珮般的声音,
回荡的波浪翻卷着闪闪发亮的光芒。
解开头巾洗涤十年的尘埃。
青山应该会感到奇怪,这段时间没有人来过。

在行乐的时候,应该邀请贤明的太守,
风景经过眼前匆匆而过。
不辞辛苦经常作为坐中的客人。
只是担心花儿会笑话,衰老的鬓发不适合春天。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江边的山坡上的景象。飞泉的声音如同玉珮的声音一样清脆动人,回荡的波浪闪烁着光芒。诗人解开头巾,用清泉洗涤去十年的尘埃,表达了对清新、纯洁的向往。然而,他却感叹青山无人来访,暗示自己孤寂无依。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行乐的场景,表示应该邀请贤明的太守来共享美景。诗人感叹风光转瞬即逝,暗示人生短暂,却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欢乐。他自谦地表达自己常常作为坐中的客人,不辞劳苦,但只是担心花儿会嘲笑他,认为他已经老去,鬓发已经斑白,不再适合春天。

整首诗词以山水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纯洁、清新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老的忧虑。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作者介绍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叶梦得的文学成就

  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其词集第一首〔贺新郎〕词,相传为应真州妓女之请而写,播于歌者之口,正代表他早期词作的格调。但这类词在《石林词》中为数甚少。关注说他“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题石林词》)集中所存,大抵属此,如毛晋所说“不作柔语□人”(《石林词跋》)。可见他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学习苏轼词风,用词抒发家国之恨和抗敌之志。如〔念奴娇〕“云峰横起”就完全模仿苏轼“大江东去”,并用原韵。〔鹧鸪天〕“一曲青山映小池”更将苏诗组织入词。他写景是“汹涌三江,银涛无际,遥带五湖深”(〔念奴娇〕),咏怀是“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水调歌头〕),与张元干、张孝祥等词人一样,都是辛派词的先驱。苏轼词的豪放,原本包括沉雄与清旷两个方面,叶梦得也有不少清旷之作,如“生涯何有但青山,,小溪湾,转潺□;投老归来,终寄此山间”(〔江城子〕),“柳絮尚飘庭下雪,梨花空作梦中云,竹间篱落水边门”(〔浣溪沙〕)。当然他的成就尚不能与苏轼比肩。恰如王灼所言,在苏派词人中晁补之、黄庭坚是学苏而得其七八分者,而叶梦得则得六七分(《碧鸡漫志》卷二)。

  叶梦得兼善诗文。其诗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诸贤矩□。”(《石洲诗话》卷四)他学问博洽,精熟掌故,藏书又富,于《春秋》、《礼记》、《论语》、《孟子》诸书,均有辨释著述。《石林燕语》10卷与《避暑录话》2卷,记叙朝章国典、旧闻时事,足以资考证,补史缺。又有《石林诗话》2卷。方回说它“专主半山,阴抑苏黄”(《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实则“其所评论,往往深中□会,终非他家听声之见、随人以为是非者比”(《四库全书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总集》100卷,《建康集》10卷,《审是集》8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其词当时即单集刻行。《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石林词》1卷。流传有吴讷《百家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叶德辉《石林遗书》本。《全宋词》据紫芝漫抄本 增补,共辑存词102首。

叶梦得的生平

家庭背景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北宋名臣叶清臣(《避暑录话·卷下》:“曾从叔祖司空道卿,庆历中受知仁祖,为翰林学士。”)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仕宦生涯
  叶梦得“嗜学蚤成,多识前言往行,谈论亹癖不穷”,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1131)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十二年移知福州。陈振孙说他“平生所历州镇,皆有能声。”十二年移知福州。晚年隐居家乡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
  宋徽宗即位后,先后任婺州教授,议礼武选编修等官。入京后与当权丞相蔡京交往密切,用蔡京荐,召对,言:“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上异其言,特迁祠部郎官,累迁翰林学士。
  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以读书吟咏自乐,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宋史有传。

叶梦得的藏书故实

  绍兴十年(1140)为资政殿学士、兼福建安抚使。后辞官归,退居湖州光山石林别馆。学问洽博,工文词,间有感怀国事之作。其文词风格接近苏轼。好蓄书,宣和五年(1123)筑别馆于石林谷,建藏书楼以贮书,藏书总量逾10万卷以上,史称“极为华焕”,与宋宣献同称两大藏书家。皇统七年(1147),其家遇火,藏书楼荡为瓦砾,10万卷藏书化为灰烬。次年遂忧病卒。他提倡建公共藏书楼,以供众人阅读。他建“紬书阁”,取太史公金匮石室之意,以藏公用之书,列藏书目录于左方,具有公共藏书馆之性质。作有《紬书阁记》,专记其藏书之故实。

诗词推荐

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临江仙

绝壁深溪无四邻,每逢猿鹤即相亲。小奴惊出垂藤下,山犬今朝吠一人。

临江仙

去年锁宿得联华,二月墙头始见花。今日都亭公感物,明朝太学我辞家。

临江仙

江蓠吟尽鬓成霜,谪宦归来梦一场。每日祗窥丹凤案,被人犹唤紫微郎。斋宫独坐风翻幕,客舍闲吟叶满床。若是承明容再入,未曾荒之旧文章。

临江仙

三春二月一样同,翠柳峨峨解舞风。池水湛然经雨后,桃花始觉半开红。半开红,丽天辉,新燕未归莺亦飞。

临江仙

扶杖村东路,秋来始此回。寒鸦盘阵起,野菊卧枝开。忧国丹心折,怀人雪鬓催。房湖八千里,那得尺书来!

临江仙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临江仙

拙守荆江上,无人共往还。能来慰牢落,话旧几间关。冬壑龙蛇蛰,风林虎豹斑。相期涵养力,且到古人间。

临江仙

行歌红粉满城欢,犹作常时五马看。忽忆使君身是客,一时挥泪逐金鞍。

临江仙

作者于今星样稀,凄其望古驷难追。空桑枯竹陶元亭,玉佩琼璩杜拾遗。自笑吟秋如懒妇,可能击鼓和冯夷。报章不作南金直,惭愧君家丙稿诗。

临江仙

屹削厥方,风云斯所。险邑有宫,侐侐俣俣。清酤在寻,录眷在下。于俎献兮,则莫我吐。

临江仙

好竹逾千个,数茎忽发生。月明连理影,风细合欢声。矫矫双鸳举,悠悠两凤鸣。只应三昧手,彩笔画难成。

临江仙

孤客伤时晏,遥帷对夜分。虚轮抱初月,侧阵捲归云。霜蕙披寒颖,陂凫叫暝群。村砧与营杵,不寐最先闻。

临江仙

杖藜徐步。过小桥,逍遥游南浦。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晚凉趁,竹风清香度。这闲里光阴向谁诉。尘寰百岁能几许。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归去来,田园恐荒芜。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一

临江仙

远过张正见,诗兴自依依。西府军城暮,南庭吏事稀。草檐宜日过,花圃任烟归。更料重关外,群僚候启扉。

临江仙

闻公久矣空诸妄,止酒真成一事无。旧说蜜殊惟饮蜜,不妨试候小风炉。

临江仙

睡起玉屏风,吹去乱红犹落。天气骤生轻暖,衬沈香帷箔。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昨夜一庭明月,冷秋千红索。

临江仙

觉来犹记旧仪型,趺坐无言月满庭。毕竟是因还是想,不妨重举青斋铭。

临江仙

曼倩学精知蜥蜴,公明术妙识蜘蛛。临邛复有庞成叔,万事先将入卦图。

临江仙

柔柯翦翠。胡蝶双飞起。谁堕玉钿花径里。香带薰风临水。露红滴□秋枝。金泥不染禅衣。结得同心成了,任教春去多时。

临江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