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山溪塘晴日荡漾

红染花梢未是真,一川晴绿最关人。
谁知属玉双飞处,占断西湖处许春。

作品评述

《游松山溪塘晴日荡漾》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这首诗以描绘松山溪塘在晴朗的日子里泛起涟漪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第一句“红染花梢未是真”描绘了溪塘边的景色,红色的花朵只是映在水面上,呈现出虚幻的景象。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对于表面的美景有所怀疑,他认为真正的美应该是更深层次的。

接下来的“一川晴绿最关人”表达了诗人对溪塘碧绿清澈的景色的称赞。他认为这样的景色最能打动人心,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晴朗的天空和绿色的水面相互映衬,给人以宁静和和谐之感。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提到“属玉双飞处”和“西湖处许春”。这里的“属玉双飞处”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而“西湖处许春”则是指西湖的某个地方。这两句诗意味深长,暗示了诗人在游览松山溪塘时,发现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美景和春天的氛围。

整首诗描绘了溪塘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景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都与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紧密相连,整体上展现出一种宁静、美好和超越尘俗的境界。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诗词推荐

日落戍龙庭,风多牧马鸣。平沙但衰草,百里见孤城。

东风一夜都吹损。昼长春殢佳人困。满地委香钿。人情谁肯怜。诗人犹爱惜。故故频收拾。云彩缕丝丝。娇娆忆旧时。

也曾海上,啖如瓜大枣。海上归来相公老。画堂深、满引明月清风,家山好、一笑尘生蓬岛。六年春易过,赢得清阴,到处持杯藉芳草。看明年此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但细数斋年几人存,更宰相高年,几人能到。

泽畔骚人正憔悴,道旁山鬼莫揄揶。

小雨时时作,幽花续续红。新蝉落庭树,痴燕集屏风。傍枕抛书卷,临池下钓筒。闲中有真乐,那得叹途穷。

数枝梅寄寂寥人,多谢韶华次第均。穰下此花留未发,待君同赏后池春。

别开池馆背山阴,近得幽奇物外心。竹色拂云连岳寺,泉声带雨出谿林。一庭杨柳春光暖,三径烟萝晚翠深。自是功成闲剑履,西斋长卧对瑶琴。

气馀三五喘,花剩两三枝。话别一尊酒,相邀无后期。

春草征帆远,春江落日程,瘴乡官是客,儒服老谈兵。海阔龙无影,山空凤不鸣。梅花东阁路,凄断故人情。

二十年前尘路忙,如今都住寂寥乡。梅花时节溪山好,菜粥人家门户香。否往泰来天外事,早眠晏起枕中方。案头只有尧夫集,参得透时滋味长。

古来乐府近来无,笔力如君却有余。日恐遗音亡正始,喜闻新作过黄初。不夸艺苑徒工瑟,应免侯门久曳裾。更向江西诗窟去,他年时寄一行书。

衰散相逢洛水边,却思同在紫薇天。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那识春将暮,山头踯躅红。潮生芳草远,鸟灭夕阳空。乌贼家家饭,槽船面面风。三吴穷海地,客恨极难穷。

书坊黄册诱儿童,朝取封侯夕拜公。贾董奇材无地立,欧苏精鉴与人同。安知李廌麾门外,不觉刘几入彀中。蚤晚君王求极谏,莫教豪杰泣途穷。

乐游光地选,酺饮庆天从。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绿塍际山尽,缇幕倚云重。下上花齐发,周回柳遍浓。夺晴纷剑履,喧听杂歌钟。日晚衔恩散,尧人并可封。

鸾节朝元昨日归,玲珑玉佩解云衣。几多碧玉凤凰尾,闹向秋烟不肯飞。

涧流一一抱峰回,面面林峦锦帐开。我品洞天居第七,只应题作小蓬莱。

书种开风气,儒声动海涯。一门团义聚,千里择名师。重卦终须卜,留耕已可菑。贤书初入贡,玉树影参差。

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

齿堕因废谈,发短不入把。余年似残尊,欲尽不禁泻。出门见乡曲,每恨识面寡。往昔同戏儿,累累冢盈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