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沈德潜的《支公塔》
拼音和注音
lán tíng wèi huì qián , jì zài hé rén bǐ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兰亭: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2.指《兰亭帖》。3.见"兰亭春"。
何人:什么人。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原诗
松阴媚沦涟,境冷人踪灭。
中峙窣堵波,高僧此归骨。
兰亭未会前,纪载何人笔。?山与沃州,两地空禅窟。
魂魄应在兹,云泉伴清绝。
时有野鹤飞,空山叫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