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作品评述

更漏子·柳丝长翻译及注释

翻译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注释
1、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简称。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递(tiáo dì):遥远。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10、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11、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12、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更漏子·柳丝长鉴赏

  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上片以轻倩妍秀的笔触,描写室外美好的春景。起首三句描绘柳丝长长、桃叶细嫩、深院空寂的景色,烘托春日寂静的气氛。“无人到”上加一“断”字,便有怨意,为结处写情作了铺垫。歇拍三句写院中的景物:淡淡的红日照进院子里,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传来了流莺三两声鸣啭。一“淡”字,写出春天初阳的特色。空中水气弥漫,故太阳淡而无光。绿烟,指草木间的烟霭。末句以莺声反衬深院的寂静。过片三句,转写室内的情景:闺中人雪白的肌肤透出了浓香,脸上浅红色的娇晕也消褪了,那绣枕头上、低压着枝梢的花儿十分美好。雪,喻女子莹白的肌肤;檀晕,浅红色的妆晕。上两句暗示闺人一夜独眠,辗转不寐,故妆残晕少。“枕上”句,隐喻闺人之美,故见枕上花枝而益增枨触。三句语浅情深,含蓄蕴藉,深婉曲折,颇为耐人寻味。结拍三句,春思,犹言春情、春愁,指闺人春日的情思。“晓妆”句,意与温庭筠《菩萨蛮》“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相近,而情韵似更胜,真能写得出“寻思”的神理。春日里,闺中人闲愁深重,起床后也迟迟不愿去梳妆独自寻思清晓的残梦。这三句含而不露,无限幽怨尽不言之中。词中人梦境的内容,作者没有道破,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更漏子·柳丝长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初,词人已经到了晚年,独自一人深处闺房,为了描写自己内心的闺思之前,故写下了这首《更漏子》。

更漏子·柳丝长赏析二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里“谢家池阁”泛指思妇居处。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思妇之情状。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作者介绍

晏几道(一○三○?—一一○六?)(《唐宋词人年谱·二晏年谱》),字叔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今属江西)人。殊子。仁宗至和中,爲太常寺太祝(《文忠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铭》)。曾监颖昌许田镇(《山谷集》卷一六《小山集序》)。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由干宁军通判转开封府推官(《摛文堂集》卷五《通判干宁军晏几道开封府判官制》)。转管勾使院(《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六)。几道以乐府着称,有《小山词》传世。今录诗七首。

诗词推荐

西北有高楼,窈窱入空碧。徙倚遍栏干,杨花满行迹。不见行人归,但有杨花白。披襟向春风,为我传消息。春风不见知,此意无人识。

漏子

平生前计拙如鸠,更向周南怨滞留。无奈春风欺客病,蕙兰狼籍伴牢愁。

漏子

梦里霜鸿叫绝天,蒙松睡眼起来看。殷懃甓社湖中客,送我南皈到惠山。

漏子

佳实产南州,流传却出瘴。如何马伏波,坐取丘山谤。夫君道义白,复为神明相。厉气与流言,安能逞无状。

漏子

绝域经秋自乞还,粉闱春得缀星班。诏趋龙幄登文陛,恩拜芝函入道山。曲学岂知新说美,苍颜难伴后生閒,闻君此地淹徊久,怅望当年未及攀。

漏子

人生天地间,今古一□观。凌空绝虚旷,万象罗岩峦。能一故□应,物化千□端。万端总归一,唯悟无□言。旧闻□□翁,独钓江之干。不知岁月深,但觉□□宽。我思一访之,意会心□看。作亭号□隐,半空摩高寒。时与二三友,登临寻□欢。致君知无术,随世聊自安。滚滚□下水,舟舟

漏子

满目飞明镜。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圆到今宵依前好,诗酒不成佳兴。身恰在、燕台天近。一段凄凉心中事,被秋光、照破无余蕴。却不是,诉贫病。宫庭花草坦幽径。想夜深、女墙还有,过来蟾影。千古词人伤情处,旧说石城形胜。今又说、断桥风韵。客里婵娟都相似,只後朝、

漏子

只去都门十里强,竹阴流水绕回廊。满城车马皆知有,每唤同游尽道忙。

漏子

一咏河梁黯自惊,兰舟叠鼓送君行。朱弦暗度销魂曲,银管吹残唱别声。露下西泠秋影白,烟深灵鹫月华清。翻怜后夜双星渡,何事人间唱渭城?

漏子

白龟摆脱泥涂辱,步入金莲佛道场。玉水迸流山石裂,有灵初不为刳肠。

漏子

谁言公馆清,晨气晚未散。岂乏树葱芊,尚有花烂熳。美人隔巷陌,可念不可唤。温温夜光璧,幽丱潜璀璨。鄙夫竞喧哗,达士善大观。世情如秋莲,零落风中瓣。少年喜纷纭,谈笑轻绛灌。进取务出奇,周虑非习惯。逝水难重回,芳时愁坐换。元臣镇方面,边戎仰成算。应怜四郊外,荆棘

漏子

素屏乌几野人庐,山色苍寒十月初。雨足四郊耕欲遍,霜高万木脱无余。一尊窗下浇愁酒,数卷床头引睡书。寄语住庵刘老宿,不应随俗向人疏。

漏子

圣代无为化,郎中似散仙。晚眠随客醉,夜坐学僧禅。酒用林花酿,茶将野水煎。人生知此味,独恨少因缘。

漏子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2],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3],莫桂酒兮椒浆;扬枹[4]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漏子

珍木郁清池,风荷左右披。浅觞宁及醉,慢舸不知移。荫簟流光冷,凝簪照影欹。胡为独羁者,雪涕向涟漪。

漏子

卧鸭炉边,翔鸳屏底,正断肠处。烟草风花,妆点春愁无数。贪睡海棠酣晕脸,欹眠杨柳狂飞絮。倚东风,子规叫月,乱莺啼树。尽游赏吞花卧酒,握月担风,谁诉离绪。镜里朱颜,还被青春领去。**红飞愁万点,丝丝绿织愁千缕。这光阴,那堪几番风雨。

漏子

我学三十年,巧不能胜拙。汝年今弱冠,慎勿虚岁月。何必千里师,而后可受业。何必万卷书,而后称博洽。读书贵有用,岂徒资笔舌。立身一弗谨,万事皆瓦裂。蔬肉同一饱,自可甘薇蕨。布帛同一暖,何必轻裋褐。贫贱士之常,纷华安足悦。晴窗明几砚,夜灯耿风雪。汝今其勉旃,经史

漏子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知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不。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B75D莽、欲何游。

漏子

东轩微雨后,向夕引霞晖。绿竹阴常满,青梧叶渐稀。无端疏酒盏,早已授寒衣。予本沧江客,将因谢病归。

漏子

病身兀兀脑岑岑,偶到儿曹文字林。一卷杜诗揉欲烂,两人斋读味初深。斲肝枉却期千载,漏眼谁曾更再寻。笔底奸雄死犹毒,莫将饶舌泄渠心。

漏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