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重重帘幕燕翩翩,尘锁朱楼十四弦。
榆火渐催寒食节,海棠花畔缚秋千。

作品评述

《即事》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即时的场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重重帘幕燕翩翩,
尘锁朱楼十四弦。
榆火渐催寒食节,
海棠花畔缚秋千。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细致入微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了一幅美丽而充满情趣的画面。在这个场景中,帘幕重重叠叠,燕子轻盈地飞舞着,唤起了人们对于春天的向往和期盼。红楼中的琴弦被尘土所覆盖,寂静无声,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与此同时,燃起的榆木火渐渐提醒人们即将到来的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冬天的尾巴,预示着春天的临近。最后一句描述了海棠花树下系着秋千,形成了一幅秋日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帘幕的层层叠叠、燕子的翩翩起舞,营造出春天的氛围,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而琴弦被尘土所覆盖的描写,则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时光的不可逆转。诗中的榆火和寒食节的提及,暗示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给人以希望和期待。最后一句以海棠花树下缚秋千作为收尾,将秋天的景象与春天的氛围相融合,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展示了陈允平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陈允平,字衡仲,又字君衡,号西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试上舍不遇,遂放情山水,往来吴淞淮泗间。恭宗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宋元学案》卷二五《参议陈西麓允平先生》)。宋亡,以人才徵至元大都。不受官,放还。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一五《西麓诗稿》卷首、《宋诗略》卷一五。 陈允平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西麓诗稿》爲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诗词推荐

新绿小池沼,田田浮翠钱。雨中珠万颗,巧妇其能穿。

老来多病脚蹒跚,不觉追行一里宽。归去闭门还静坐,世途步步是邯郸。

投我以明镜,照妾如蓬首。报以凝桂脂,余膏染君手。遗我屑金墨,报君芙蓉纸。含毫若有怀,应念人千里。

比丘会泣别瞿昙,秦失三号吊老聃。自笑此翁非铁汉,白头来此哭同参。

学道探玄务谷神,薜衣疏野见明君。暂来北阙利名地,归去旧山鸾鹤群。洞壑深藏尘外士,冠裳不系岭头云。赤城千仞幽居处,夜籁秋猿枕上闻。

每到阑干畔,徘徊暮始还。为怜临水寺,尽见隔城山。墙缭青苔里,舟藏绿阴间。松扉宜步月,只是限重关。

春晚落花馀碧草,日长舞蝶妒红蔫。新荷卷翠簪池面,弱柳垂丝织暝烟。

菸日蔫云乍暑天,倦挹山寺借床眠。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旄头夜落捷书飞,来奏金门著赐衣。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

一半溪梅点绿苔,妖红移向小桃开。稍晴欲暖春犹嫩,解赏能吟客肯来。少顷焉知千万古,吾曹难少两三杯。嘶骢未到柴门静,蛱蝶双飞去又回。

尧舜钦天日,羲和正历时。铜浑列辰象,玉烛照华夷。真宰潜能秉,飞廉讵可吹。祥光长赫矣,佳号得温其。衔处非龙首,燃来岂凤脂。皇明方比盛,监物自无私。

月上西窗,书帏静、灯明又减。水漏涩、铜壶香烬,夜霜如雪。睡眼不曾通夕闭,梦魂争得连宵接。念碧云、川路古来长,无由越。鸾钗重,青丝滑。罗带缓,小腰怯。伊多感那更,恨离伤别。正是少年佳意气,渐当故里春时节。归去来、莫教子规啼,芳菲歇。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

一迹无余万籁沈,峦光月色共深深。谁知尚有些儿闹,龙在霜枯木里吟。

万仞攀萝上翠岑,豁然平地九峰心。参差珠树和云出,咫尺丹霄有路寻。洞口碧畦长种玉,坛边古篆欲生金。桑田未变桃先熟,唯见蓬莱水浅深。

阁临偏险寺当山,独坐西城笑满颜。四野有歌行路乐,五营无战射堂闲。鼙和调角秋空外,砧办征衣落照间。方拟杀身酬圣主,敢于高处恋乡关。

既将茅覆檐,复有松为盖。五里入山时,憩此得寒籁。曾无康乐游,但见云衲会。

紫翠峰前水一湾,趣亭微径白云关。渔樵不见携筇去,猿鹤相随采药还。晚月带潮来海上,春风吹雨到人间。恨君轻为苍生起,曾得东山几日闲。

梦中翠凤飞来双,驾言后土逊名邦。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粹容喜动日月角,揖我入对玲珑窗。为言琼花返蓬阆,下界久矣无根椿。乃今存者赝本耳,补亡以给青油幢。人间识真盖亦寡,载酒嘉宾宁论缸。黄冠诞谲谨勿信,传讹听舛其言咙。为花作辨氏子,谬妄补入黄锺腔。耳

山石何嵬嵬,孤松何薿薿。其大逾百围,其高过千尺。广厦需梁栋,求之若匪克,梓人一以视,斤斧见促迫。牛夫竞牵挽,输入王侯宅。观者如堵墙,靡不重嘉惜。镂刻以为工,丹青以为饰。巍然在云霄,七贵所栖息。梁栋岂不美,残生良可哀。宁作南山松,毋为广厦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