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

前忧将尽捐,后虑方觉夥。
举动必有碍,侧近类鳖跛。
但知就酸吟,不悔为计左。
秋令向老去,甘困樊笼锁。
愁境畏风波,慵捩秋江柁。
四顾无可寻,白日醉白堕。

作品评述

《寓江州分司衙随笔五首》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前忧将尽捐,
前期的忧愁即将消散,
后虑方觉夥。
然而后来的忧虑又接踵而至。

举动必有碍,
每一举动都会有所限制,
侧近类鳖跛。
行动迟缓如同残疾的鳖。

但知就酸吟,
我只知道在苦闷中吟咏,
不悔为计左。
并不后悔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

秋令向老去,
秋天的时令渐渐老去,
甘困樊笼锁。
愿意困居于笼中。

愁境畏风波,
我畏惧忧愁所带来的风波,
慵捩秋江柁。
懒散地拨动秋江的船桨。

四顾无可寻,
四周环顾没有可以依靠的地方,
白日醉白堕。
白天醉倒在白色的堕落中。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的内心境遇和情绪,前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在前期忧愁之后,又面临新的困扰和忧虑的感受。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愿意困居于樊笼中的心态,以及对于忧愁所带来的风波的畏惧。整首诗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衬托出作者内心的郁闷和苦闷情绪。诗词运用了对比和意境的手法,以流畅的语言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特情感和生活体验。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骑鸾一去藐尘寰,万里天风杳佩环。江海十年生白浪,星霜七秩陨朱颜。瑶池月堕梦中梦,翠岘云归山外山。身世到头秋露飞,吟魂犹自在人间。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小箱留得旧裳衣,母氏亲缝衣此儿。近日着来浑短窄,猛思泉下许多时。

抛却渔村老钓竿,手遮西日上长安。青衫着了寻归路,莫过羊裘七里滩。

太学何蕃誉,当时蔼帝乡。五联棣华萼,三折桂枝香。司社腾声望,题舆迓宠光。奇才今已矣,流庆在虹梁。

双眉初出茧,两鬓正藏鸦。自有王昌在,何劳近宋家。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

近听千丝急,遥闻一磬清。恐伤诗肺腑,不作断肠声。

温泉作天邑,直北开新洲。未有菰蒲生,即闻凫雁游。六亭在高岸,数岛居中流。晦日望清波,相与期泛游。西道苦转毂,北堤疲行舟。清泠水木阴,才可适我忧。

尘外情怀得自由,便推琴鹤上归舟。露寒月白关心夜,山瘦江清满意秋。却背京城无眷恋,去寻古迹有迟留。奚奴莫厌诗囊满,重纪山川烂漫游。

日落沙犹白,云移水更清。高人弄明月,只欠紫鸾笙。

偶来高树下,独坐青苔石。涧雨落余霏,衣裳淡生碧。道因微物悟,理向玄言析。习静自无营,何妨处嚣寂。

老稚缘崖锄草根,炊烟不起自酸辛。东皋春到青青麦,屈指何时可食新。

晴霜落波底,斗柄插堤外。扁舟灯火明,樽酒夜相对。临欢意暂遣,念离心已痗。篙师喜冰拆,理楫事晨迈。

袖寒倚修竹,暗起着人香。联影黄昏月,亭亭上璧珰。

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

江远澄无底,秋深分外寒。太虚元碧净,倒影动清湍。浪雪翻空碎,天蓝落镜看。光摇芦叶冷,声战蓼花乾。画手琱心苦,诗脾觅句难。人间那有许,我欲把渔竿。

人皆言君酒肠宽,我亦畏君诗胆大。有时长吸百川空,放意独扫千军败。不堪悠悠射马耳,颇愿渺渺骑鲸背。问君何如差乐否,愿窄江湖低华泰。

把得袈娑裹草鞋,相逢只麽笑咍咍。孔门弟子还知否,曾向灵山及第来。

山断湖光迸一川,老师角黍过年年。春风步屧长尘静,只有钟鱼取次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