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
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
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
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作品评述

《原蚕》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蚕马巨细殊,异物同精气。
物生不两大,此衰彼所致。
周人礼有禁,蚕为马之祟。
织女天上明,多蚕今为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蚕和马之间的差异,它们虽然是不同的生物,但却有着相同的精气。诗人认为,这种差异并非是生物体积大小的决定,而是由于各自的环境和条件所致。周朝的人们在礼仪中明确禁止蚕被用作马的祭祀对象。织女在天上明亮地闪耀,而如今人们多以蚕为利益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以蚕和马作为象征,通过对它们的比较,表达了一种思考生命和命运的观点。诗人认为,生命的差异并不只取决于外在的形态,而是由内在的精气所决定。他观察到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发了他对周朝礼仪中禁止蚕被用于马的祭祀的思考。这里的蚕和马成为了诗人思考人生和社会秩序的媒介。

织女的形象在诗中出现,与蚕进行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蚕的重要性。织女象征着纺织和丰收,而蚕则象征着丝绸的来源。诗人通过对织女的提及,暗示了蚕作为利益来源的重要性。

整首诗写意深远,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诗人用微妙的对比和寓意,传达了他对生命和命运的独特见解,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

诗词推荐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学画宫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只知一笑能倾国,不信相看有断肠。双黄鹄,两鸳鸯。迢迢云水恨难忘。早知今日长相忆,不及从初莫作双。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算得贞元旧朝士,几人同见太和春。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

平生受用,三尺吹毛。欢喜斩新,拾得孟劳。梦中唤起,犹自忉忉。我王库中,无如是刀

我修祀事,于何致诚。罔敢怠佚,视兹硕牲。纳烹芳俎,侑以和声。格哉休应,世济星明。

彩云缭绕七香车,洞里神仙炼紫霞。华表鹤归春寂寂,东风吹尽碧桃花。

胸次有藻鉴,声行朝野间。我来勾践国,君住少微山。青眼肯相顾,白头今得閒。穷通无可问,归去掩云关。

大行好流,三十有六。无此火儿,其数不足。

喜友称高儒,旷怀美无度。近为东田诱,遂耽西山趣。庭有介隐心,得无云泉误。府公中司贵,频贻咫尺素。郡佐仙省高,亦赠琼瑶句。诮兹长往志,纡彼独游步。禅子方外期,梦想山中路。艰难亲稼穑,晨夕苦烟雾。曷若孟尝门,日荣国士遇。铿锵聆绮瑟,攀折迩琼树。幽践随鹿麋,久期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天下法窟丛林,四月初一结制。无门逐恶随邪,要效死心旧例,普请诸人脑门著地。

归装衣楚楚,家世印累累。来作箕帚妇,不忘蘋藻诗。居然成万古,何啻谒三医。骑省还秋直,霜侵鬓脚衰。

锦云忽把老瞳遮,寿语何为及我家。怕说庚寅赋湘芷,漫书甲子谱陶花。长途交鹜鼠为虎,孤迹偷生蛇放蟆。人世到今何足问,桑榆况已日西斜。

兰若倚西冈,年深松桂长。似闻葛洪井,还近赞公房。挂衲云林净,翻经石榻凉。下方一回首,烟露日苍苍。

云山深处望潇湘,岩石沈沈已夕阳。却整舟帆凌浩渺,回看城郭似家乡。挥戈径欲回羲驭,散发今知出吕梁。不是浮休动归兴,对眠犹可借禅床。

蜀葵鄙下兼全落,菡萏清高且未开。赫日迸光飞蝶去,紫薇擎艳出林来。闻香不称从僧舍,见影尤思在酒杯。谁笑晚芳为贱劣,便饶春丽已尘埃。牵吟过夏惟忧尽,立看移时亦忘回。惆怅寓居无好地,懒能分取一枝栽。

欲挽馀芳近酒卮,丁宁红紫莫相违。纵无风雨飘零去,已是愁蜂燕子归。

弟兄眉最白,人物眼常青。论事犹迎刃,谈兵若建瓴。訏谟皆上策,道德有强形。办却聊城矢,还书剑阁铭。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