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晁补之的《次韵留守王公喜春》
拼音和注音
wǔ chuāng lú huǒ bù yīng cán , chūn xǔ huā qī tè dì ku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应:不回应。不须、不该。不是、过失。不知。
花期:1.植物开花持续的时间。2.植物开花的时间。
特地:(副)表示专为某事:为方便游玩的人休息,公园管理处~在公园内增设了许多长椅。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原诗
午窗垆火不应残,春许花期特地宽。
塞雁初惊池藻暖,谷莺犹怯井梧寒。
未须园里幽寻去,且更楼前远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闻钟鼓满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