愍儒坑

智力区区不为身,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

作品评述

《愍儒坑》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智力区区不为身,
欲将何物助强秦。
只应埋没千秋后,
更足诗人发冢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朝廷对待儒学的态度的不满和愤慨。他认为自己的才智虽然有限,但并不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然而,现实却是他的才智被埋没,无法得到施展的机会。他对于当时朝廷的执政者将儒学置于次要的地位感到愤怒,因为他认为儒学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他希望能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国家建功立业。

赏析:
《愍儒坑》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儒学被贬低的不满情绪。他用"智力区区"来形容自己的才智,表明自己的能力虽然有限,但他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追求权势。"不为身"一句表明他的志向是为国家和民众谋福利,而非自身的荣华富贵。

诗中提到"助强秦",意指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使国家变得强大。这里的"秦"可以理解为代指国家的意象,而非具体的秦朝。王安石希望通过自己的才智,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接下来的两句"只应埋没千秋后,更足诗人发冢人"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期望和愿望。他希望自己的才智和思想能够被后人所发现和珍惜,成为后世诗人的启迪和借鉴。这也是他对自己才智被埋没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王安石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他通过自己的诗词表达了对儒学的支持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才智被埋没的无奈和愤怒。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对后世的文人和读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七十四年明日是,三千里外未归人。酒篘泉涌如迎节,诗句云生喜见春。贺客不来知我病,邻家窃语笑吾真。时人莫作乐天看,燕坐端能毕此身。

凤皇燕雀不同群,非类宜然信有闻。好景销磨还尔梦,方知虚庭似浮云。闲吟比喻明如日,雅道留情旧曲坟。堪与言论谁是识,舜琴惠爱皷南薰。

画阑人寂,喜轻盈照水,犯寒先拆。袅芳枝、云缕鲛绡,露浅浅涂黄,汉宫娇额。翦玉裁冰,已占断、江南春色。恨风前素艳,雪里暗香,偶成抛掷。如今眼穿故国。待拈花嗅蕊。时话思忆。想陇头、依约飘零,甚千里芳心,杳无消息。粉怯珠愁,又只恐、吹残羌笛。正斜飞、半窗晓月,梦

胡蝶梦中意,杜鹃声外愁。问春春不语,柳絮暗汀洲。

豆蔻娇春,烟花羞暖,物华渐嘉。也不须莺怨,桃封绛萼,也不须蜂恨,兰郁金芽。料是东君,都将和气,分付清丰诗礼家。充闾庆,有青毡事业,丹凤才华。乘槎。早上云霞。侍祠甘泉瞻羽车。试笑凭熊轼,嘉禾合穗,进思鱼钥,菡萏骈花。萧寇勋名,龚黄模样,入拜行趋堤上沙。今宵里

大圆镜性,平等智心。老兔卧寒兮清炯炯明月之窟,长鲸{左马右展}海兮光漾漾珊瑚之林。千里雪翻波渺渺,百川潮涨水深深。鹏抟鲲,蜕壳子。和鹤鸣阴随应还,游刃相逢有赏音。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楚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从来金谷集,相继有诗名。

纸窗惊吹玉蹀躞,竹砌碎撼金琅璫。兰缸有泪风飘地,遥夜无人月上廊。愁思起如独绪茧,归梦不到合懽床。少年多事意易乱,诗律坎坎同寒螿。

飘蓬于此趣何迂,破却牢愁是酒壶。世上利名休羡有,胸中丘壑不应无。秋侵客鬓从添白,春满侯门亦谩朱。无地追凉身坐甑,藕花多处忆西湖。

江花江草净春烟,北望空怀乘兴船。水国人家种杨柳,清明士女竞秋千。客厨未乞龙蛇火,旅食频催犬马年。遥想风流王柱史,西台银烛柘枝颠。

自君之出矣,弦吹绝无声。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空馀燕衔士,朝夕向陵飞。

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从来悟明主,今去证高僧。蜀国烟霞异,灵山水月澄。乡闾诸善友,喜似见南能。

六代风流不可寻,石头胜概古犹今。疏钟答响江山迥,啼鸟忘形松竹深。借问白云谁卜筑。拟要明月共登临。终投逸少兴公社,蔬粥麻衣事道林。

竹阴窗户荐微凉,积雨郊墟新霁。万里飞云都过尽,天阙星河如洗。檐隙风来,流萤飘堕,苒苒还飞起。魂清骨冷,坐来衣润空翠。堪笑丘壑闲身,儒冠相误,著青衫朝市。功业君看清镜里,两鬓于今如此。身外纷纷,傥来适去,到了成何事。人生一世,种瓜何处无地。

流水日夜流,厚土胡不盈。人生自不已,四运有相承。达士识物化,昧者徒营营。荡荡晨风来,悠悠天宇清。会当拨俗恶,聊复从吾生。追呼心所欢,置酒坐中庭。忘言勿复辩,觞尽还复倾。

日月昼夜明,中匿暗霭物。前世有奇疾,五日瞑未殁。大夫家臣惧,鹊来视之脉不汨。尝闻秦缪公,奄奄往帝所,甚乐岂苍卒。及乎七日寤,事与此无咈。果然踰二日,觉语汝忽忽。从帝游钧天,天乐声扬动心骨。有熊欲援我,我时不敢咄。帝命我射之,熊死羆来突。又射又死罴,帝喜笑嗢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画画妙理具,森立河图文。宇宙斡生意,日月棕辞奔。乘承著不息,反穷性存存。透彼名利关,沿此道义门。用功不精密,频复何由敦。

蛮徼分来气未清,江风吹雨瘴烟腥。出巢燕老榴花落。抱树猿啼荔子青。人客渐稀真省事,古贤相对可谈经。瓶中况是无多酒,更把柴门著意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