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梅

方愧无由洗俗尘,喜逢竹外一枝春。
看来未敢轻攀折,待侑诗篇赠故人。

作品评述

《寄梅》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对梅花的赞美为主题,通过表达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敬重,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情趣和追求。

诗词中文译文:
方愧无由洗俗尘,
喜逢竹外一枝春。
看来未敢轻攀折,
待侑诗篇赠故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语气开篇,作者感到自己无法摆脱尘世的琐事,而羡慕梅花的纯洁和高洁。作者喜悦地发现一枝梅花在竹林之外绽放,这意味着春天的到来。然而,作者并不敢随意采摘这枝梅花,而是决定用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写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强、纯洁和高洁的品质,而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品质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方愧无由洗俗尘”表明了作者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尘世的琐碎,对梅花的崇敬之情由此产生。作者发现竹林之外有一枝梅花绽放,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美好和希望。然而,作者并不敢随意采摘这枝梅花,而是决定用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情感真挚,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趣和境界。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书家千载得阳冰,想像规模亦眼明。心手相忘容力到,风姿迥出自天成。屠龙绝技常难售,画虎何人浪自名。良苦穷途说奇字,谁能载洒似西京。

楚客曾因葬水中,骨寒化出玉玲珑。生时不饮香魂醒,难着春风半点红。

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采菱舟子两相逢。双媚靥,一笑与谁浓。斜日落溟濛。鸳鸯飞起处,水无踪。望湖楼上两三峰。人不见,林外数声钟。

谪死古来有,无如君甚冤。文章不世用,器业欲谁论。野鸟灾王傅,招辞些屈原。平生洛阳友,零落几人存。

苏仙行部溧州时,曾赋黄冠白鸟诗。八十炼师犹健在,自锄松下取苓芝。

雨霁遥空木落时,危亭南望倍依依。白莲旧社人离久,丹阙经年信去稀。入观夜堂江月满,挥松秋殿昼灯微。林中自有吾庐在,请益终期海上归。

主忧臣辱已难堪,国事颠危况未安。溺嫂临渊犹援手,斗人同室尚撄冠。公如不唱从军乐,士亦恐歌行路难。麟阁功名总劳苦,莫将行役作辛酸。

野渡无冰涉,荒民不木饥。桥横侍郎记,墓立舍人碑。自古谁无死?何人没後思?淙淙富川水,便是挽歌词。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楸花不结实,花落绿蔕肥。凋零先众木,叶落蔕亦稀。枝直鸟不巢,野藤相缠依。藤蔓日更长,楸觉生意微。

南峤风云久肃清,坏沟残垒号升平。官曹惟识簿书字,民俗不知金鼓改朝换代。

泊舟风又起,击缆野桐林。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官贫思近阕,地远动愁心。所喜同舟者,清赢亦好吟。

去年今日,从驾游西苑。彩仗压金波,看水戏、鱼龙曼衍。宝津南殿,宴坐近天颜,金杯酒,君王劝。头上宫花颤。六军锦绣,万骑穿杨箭。日暮翟华归,拥钧天、笙歌一片。如今关外,千里未归人,前山雨,西楼晚。望断思君眼。

白头厌郎署,病眼欲分司。寸心犹未决,所顾在妻儿。

才有梅花便不村,其人如玉立黄昏。些些蕊里藏风韵,个个枝头带月魂。常挹清香来燕坐,可教落片点空樽。到腰深雪庭前白,心事寒松拟共论。

湖上仙山隔渺茫,世尘不上渡头航。白蘋开处藏渔市,红叶中间放鹿场。落日沈沙罾有影,新霜着树橘生香。遥闻逋老经行处,芝草葳蕤满路傍。

若到当时上升处,长生何事后无人。前峰自去种松子,坐见年来取茯神。

无数枝头簇簇葩,大枝直上细枝斜。商量开尽商量落,全要前花见后花。

擗麟侑酒紫皇家,降乙开祥宝祚赊。又见仙真奉瑶检,从教日月数金沙。星明丙极方呈瑞,燕敞需云共拜嘉。壑算的知天与人,大椿何必问南华。

少年文价重神京,游宦还闻政有声。南省但推韩吏部,北方犹问赵先生。人传殿上三千牍,上喜胸中十万兵。暂辍望郎分帅阃,淮南草木更知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