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守仁的《江上望九华山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jì sè xiǎo kāi qiān zhàng xuě , tāo shēng yè dù jiǔ jiāng f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涛声:涛声tāoshēng∶浪涛拍岸的声响∶听起来像拍岸浪声的某物,或被认为像拍岸浪声的某物
霁色:一种蓝色,与雨后天晴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原诗
当年一上化城峰,十日高眠雷雨中。
霁色晓开千嶂雪,涛声夜渡九江风。
此时隔水看图画,几岁缘云住桂丛?
却负洞仙蓬海约,玉函丹诀在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