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庐山道士

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
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
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
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

作品评述

《赠庐山道士》是唐代诗人杨衡所作,描述了一位庐山道士虔诚修行的场景。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寂寥高室古松寒,
松下仙人字委鸾。
头垂白发朝鸣磬,
手把青芝夜绕坛。
物像自随尘外灭,
真源长向性中看。
悠悠万古皆如此,
秋比松枝春比兰。

诗意:
诗人描绘了一位道士在庐山高处的寂静房间内,周围是古老的松树和神秘的气息。道士在静默中度过他的修行生活,仙人名字叫做“Wei Luan”。他戴着一张白色的面具,手持青芝,绕着他的石坛走,鸣磬召唤宇宙间的神灵。物质的形象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但是所有真实的源头都在于一个人的内心。这位道士所修行的道路是千百年来始终如一的,就像松树的枝条永远不会变化,兰花的芬芳也会在春天里一年一年地绽放。

赏析:
这首诗词以庐山道士为主题,借此描绘了唐代道家的修行境界和信仰。杨衡通过“寂寥高室”和“古松寒”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道士的修行由此显得更加神秘。诗中的“松下仙人字委鸾”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描写,不仅揭示了道士的身份,还传达了一种神奇、超自然的气息。在描写道士的修行方法时,杨衡运用了“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道士的修行状态。最后,诗人以“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作结,表达了修道人在千百年来始终如一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的信念,也传递了一种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

诗词推荐

暖律潜消冻,万国春风动。柳上一声莺,唤醒轮回梦。

浐曲雁飞下,秦原人葬回。丘坟与城阙,草树共尘埃。

弄香吹粉,记前回酒困。绿露沈沈转花影。翠帘深,隐隐红雾依人,荷月静,新样双鸾交映。如今谁念省。短雨长云,曾托琵琶再三问。最苦绿屏孤,夜久星寒,无处顿、风流心性。又莫是偷香寄韩郎,到漏泄春风,一枝花信。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轮中如有物,光外更无空。

红日庭初熭,青编手自摩。乌踆浮竹简,鱼蠹眩阳和。眼恨频催老,书惭未触多。相看不相弃,同老故山阿。

月明如昼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台浸远空。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

金菊疏篱擅化工。草虫切切话秋容。荷衰萍老芦花白,撩乱西风坠叶红。山减瘦,水争雄。驱驰万有尽归宗。道人亦喜三彭灭,清夜无眠坐绛

黄公东海客,能画逼荆关。意尽崎岖外,精深溟滓间。猿啼明月峡,木落浩亹山。谷口萝烟暝,骑驴独未还。

出游归隐两无心,非慕沃洲支道林。啗柏自然闲土锉,制荷曾不费金鍼。悠悠往中空尘梦,冉冉余生任陆沉。颇谓天闲千里马,难胜寥廓九皋禽。

仲秋渐凉,蒲团放稳长连床。身心澄彻见渊底,河汉淡淡秋磨光。二祖不短,少林不长,相传笑杀威音王。你无所得,我无所藏,四无壁落浑大方。万世清规信明白,夜寒吐月山苍苍。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月色今宵万里,笛声何处孤舟。世事堪惊流水,乡心不忍登楼。

句溪虽可鉴,未若宛溪清。

暑雨霁馀飞,翻沟水鸣玉。半规入岚雾,平畴愈新绿。时有牧归牛,一备过山曲。吾庐附幽深,四面荫修竹。垂云下林梢,惊鸟目争宿。夜色迫书卷,呼童具灯烛。

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会握青钢剑,能衔白玉杯。虚心实腹养琼瑰。平地一声雷。唬杀三尸六贼。火里金莲开坼。自然显现个灵童。云步太虚中。

晓寒生木枕,窗白梦难续。自起开柴扉。空庭立乔木。濛濛井气上,澹澹天容肃。尘心忽昭旷,何异居涧谷。学道审不遥,忍饥差已熟。皇天赐丰年,菜本如白玉。一简了百事,狡狯嗤颜歜。幽鸟行屋山,悠然寄吾目。

五星不循轨,征战未应休。妇叹怀空室,鹤鸣增旧愁。刘公三见顾,诸葛万机投。四海今多病,维摩分外忧。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後约。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