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李慈铭的《念奴娇十一首(其七)》
拼音和注音
wū xià bā jiāo sān bǎi běn , yǎng dé yī hú shēng lǜ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芭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叶宽大,叶茎纤维可编绳索。果实也称芭蕉,可食用,状似香蕉。
三百:《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李慈铭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原诗
溪藤小幅,认湖唇石罅,结就茅屋。
屋下芭蕉三百本,养得一湖生绿。
药径分苗,秫田赋采,闲听松边瀑。
棹船归也,两翁相对如鹄。
堪叹赁庑年年,漂流海燕,谁寄修椽宿。
少日连床风雨梦,白首几时重续。
花里驯鸥,苇间射鸭,此乐今生足。
且留图画,湖山共证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