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史张浚传二首

一立彤墀喙便长,有时鲍老也当场。
富平未起符离又,可悔弹文到李纲。

作品评述

《读宋史张浚传二首》是明代王志坚创作的诗词。下面给出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立彤墀喙便长,
有时鲍老也当场。
富平未起符离又,
可悔弹文到李纲。

诗意解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读《宋史张浚传》时的感受和思考。诗的内容分为两首,每首两句。

第一首写到作者读书时的情景。彤墀指的是明代皇帝的宝座,喙代表着读书,长则意味着读书时间过得很快。作者表达了读书时时间飞逝的感觉,好像只一刹那的功夫,就过去了。第二句中提到鲍老,指的是鲍照,他是明代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位学者。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连像鲍照这样的老学者也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读书的魅力令人难以自拔。

第二首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感慨。富平指的是富平县,那里是张浚的故乡,符离是指符离县,那里是王志坚的故乡。未起表示这两个地方在宋代还没有出现重要的人物。李纲是指李纲,他是明代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作者说可以悔恨的是,他在读书的时候没有预见到李纲的成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读书的价值。弹文指的是创作文学作品,作者可能觉得自己虽然努力读书,但与李纲相比,自己的文学造诣还不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读书的心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作者通过描述时间流逝的感觉,突出了读书的魅力和重要性。他在读书中体验到时间的短暂,即使是像鲍照这样的老学者也感到惊讶。这种感受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短暂和知识的无穷广阔。在第二首中,作者通过提到富平、符离和李纲,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身读书成果的反思。他认为自己读书的成就还不足以与李纲相比,有些遗憾和悔恨。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读书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自身成就的思考,诗词显示了作者对知识追求的热情和对自身的要求。这首诗词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引发读者对于时间、知识以及个人成就的思考。

诗词推荐

集云峰顶风霜饱,黄蘗洲前水石清。不入贡包供玉食,只应山泽擅高名。

灵通古丛林,他日休吾车。出门循古城,荒圃畦寒蔬。手种堂下花,颇已数尺余。何人揽其华,故人应念予。

九死穷荒一病翁,晓来犹怯北窗风。谁知葵藿倾心切,待到日轮升太空。

忆昨鬓毛殊未白,斑斑已复见于诗。天公嫌汝底相耗,故遣齐生不待衰。

半空岚翠滴楼台,物象冥搜入翦裁。云散峭峰殊华岳,仙留灵迹胜天台。丹砂水暖岩前涌,紫术花香洞口开。为问神仙住何处,寄诗还许到蓬莱。

山谷青石牛,自负万钧重。八风吹得行,处处是日用。又将十六口,去作宜州梦。苦忆新老人,是我法梁栋。信手斫方圆,规矩一一中。遥思灵源叟,分坐法席共。聊持楚狂句,往作天女供。岭上早梅春,参军慙独弄。

駸駸五马江陵去,寂寂双娥汉水头。一曲歌终眉黛歛,十分酒尽泪珠流。阳春郢客传新唱,暮雨高堂梦昔游。琼树无人敢亲近,章台京兆不胜愁。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凭阑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春山晒日开百花,红紫乱眼生交加。青一晴高褰翠幄,绣被堆叠帝所家。平江千里铺一席,扁舟脱若弃履舄。安得一醉眠千年,世间万事都弃捐。

海甸逢南菊,殊方也自花。江淹新卧病,王粲老无家。皓月千门夜,秋风双鬓华。还持石函记,勾漏访丹砂。

危槛倚山城,风帆槛外行。日生沧海赤,潮落浙江清。秋晚遥峰出,沙干细草平。西陵烟树色,长见伍员情。

高竹逾冬青,四月方易叶。抽萌如止戈,解箨若脱甲。脩静信可爱,绕行不知匝。嗟哉凡草木,徒自费锄锸。

眠界琉璃鸟度,腹中沉瀣蝉清。猗兰羲献父子,瘦竹夷齐弟兄。

东山蜡屣坏车轮,小草青知山外春。园柳鸣禽唤幽梦,惠连诗句更何人。

传道诗仙折简来,破卷雪屋为君开。要将好句夸张籍,故放歌谣吏部才。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殷勤黄金靥,照辉白板扉。洁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天人醉引玄酒注,倾香旋入花根土。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老农私与牧童论,纷纷便是仓箱本。

我昔游岷峨,扪萝千仞峰。丈人倚赤藤,恐是安期翁。赠我一丸药,五云出瓢中,服之未转刻,莹然冰雪容。素手掬山霭,绿发吹天风。丈人顾我喜,共骑一苍龙。蓬莱亦何求,爱此万里空。却来过齐州,螘垤看青嵩。

根苒不自武陵乡,挟暖凌寒独有光。韵过海棠春带露,红羞篱菊晚经霜。宅仙本结千年实,瑞世仍开十月芳。过插一枝谁称面,后堂杨柳舞霓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