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正教堪尊重,一法共不共。
十八不共时,灭却南柯梦。

作品评述

《金刚随机无尽颂·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正教堪尊重,
一法共不共。
十八不共时,
灭却南柯梦。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正统宗教的尊重和崇敬之情。正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是无法与其他信仰相混淆或共同体验的。诗中提到的"十八不共时"表示正教的纯洁性质,它是独立且独特的,与其他事物不可共享。通过尊重正教,作者希望超越尘世的幻梦,达到真实和解脱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对正统宗教的尊崇。诗中的"正教堪尊重"表达了作者对这一信仰的高度评价,强调了其与其他教派的区别。"一法共不共"一句意味深长,强调了正教的独特性,不可与其他信仰相混淆。而"十八不共时"则进一步突出了正教的纯洁性和独特性,它是与世无争、独自存在的。

通过对"灭却南柯梦"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超越世俗幻梦的追求。南柯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故,意味着虚幻的幻梦世界。通过灭却南柯梦,诗人希望能够超越尘世的虚妄和束缚,寻求真实和解脱的境界。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正统宗教的尊重和追求超脱的愿望。它强调了正教的独特性和纯洁性,以及与尘世幻梦的对立。这首诗词让人们思考信仰与追求真实的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宗教的独特理解和对解脱境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帘吏今尤重,朝家诏举频。方看千里驾,忽尽百年身。职业忧劳甚,游从笑语真。空令行路叹,没后见清贫。

拣发亭移昼,临风手独搔。愁添丝几缕,老怯鬓双毛。自叹头颅薄,空怀胆气豪。年华莫相逼,疏栉已细缫。

葳蕤华结情,婉转风含思。掩涕守春心,折兰还自遗。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深堤下生草,高城上入云。春人心生思,思心常为君。

昨者腾章奏发仓,今兹飞檄议驱蝗。四无告者仅一饱,七不堪中仍百忙。皦日自能临俯仰,浮云宁解制行藏?求田问舍亦何有,岁晚倦游思故乡。

祗荷坤德,钦若乾灵。惭惕罔置,兴居匪宁。恭崇礼则,肃奉仪形。惟凭展敬,敢荐非馨。

穆天子,走龙媒。八辔冬珑逐天回,五精扫地凝云开。高门左右日月环,四方错镂棱层殷。舞霞垂尾长盘珊,江澄海净神母颜。施红点翠照虞泉,曳云拖玉下昆山。列旆如松,张盖如轮。金风殿秋,清明发春。八銮十乘,矗如云屯。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薰梅染柳将赠君。铅华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赪锦支绿绮,韵同相感深。千年古涧石,八月秋堂琴。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人间无可比,比我与君心。

湖山风月属新收,一片高寒百尺头。试手步檐曾不夜,振衣风磴已知秋。平疑素魄来窥发,直上青天可溯流。何处鹊飞还绕树,八年看我走三州。

虽云误失风霜操,不替调羹为子贤。

蓬莱别有洞中天,摇曳祥云五色鲜。不是凡人常到处,精修要实在心专。

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欲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

静极占鸦鹊,閒来弃简书。风停思晚醉,泥软便春耡。透屋哀歌切,怀人吉梦疏。馀樽须共倒,莫惜过吾庐。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尘劫坐空,世缘居简。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盘馔春多笋,厨薪泾带苔。

家山三百里,处处逐流水。舟行鉴影中,尘埃不须洗。人言田间苦,我言田舍好。浊醪三两杯,沈忧积如扫。昨与田父言,别白皆有证。丈夫幸听之,物物保性命。归来过山僧,僧始见客喜。试与语艰难,不贪亦不止。我徐觉言烦,乃静观厥理。僧言祸与福,皆其自取尔。吾师有明言,报应

染不成乾画未销,霏霏拂拂又迢迢。曾从建业城边路,蔓草寒烟锁六朝。

气当以志帅,心岂为形役。未知政奚先,亦各职其职。相期边幅捐,安用竿牍饬。勉旃正吾鹄,其中非尔力。

木落西风秋已半,正当璧月圆时。为登绝岭赋新诗。酒摇金凿落,波净碧琉璃。细看冰轮还有意,要君把盏休辞。看看两鬓欲成丝。明年当此夜,千里共相思。

劫火吹炎海水飞,九州同惴釜鱼危。有时杜老泪盈把,终日颜回面忍饥。今古滔滔无限事,乾坤纳纳竟何知。便教强趁黄花约,终恐趑趄罚后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