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皇帝挽诗二首

虚已尧黄屋,清心汉弋绨。
乾符开太一,坤轸拓全齐。
镇国天球在,宾空宝仗迷。
历年施泽久,四海哭遗黎。

作品评述

《宁宗皇帝挽诗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第一首:
虚已尧黄屋,
清心汉弋绨。
乾符开太一,
坤轸拓全齐。
镇国天球在,
宾空宝仗迷。
历年施泽久,
四海哭遗黎。

第二首:
三世扬文武,
千秋敬一微。
身临君薨乱,
国命属谁持?
文物慙古贤,
时人泣英辞。
皇恩不可报,
奈尔在天涯。

诗意与赏析:
这两首诗是洪咨夔为悼念宋宁宗赵扩而创作的。宁宗是宋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尽心尽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这首诗以婉转凄婉的语言表达了对宁宗的哀思和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以宇宙观念为背景,描述了宁宗的功绩和地位。"虚已尧黄屋"表达了宁宗虽然已经去世,但其功业和威名在天地间依然存在。"清心汉弋绨"意味着宁宗治国清廉,以汉代的贤臣弋阳为典范。"乾符开太一,坤轸拓全齐"指的是宁宗统治时期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景象。"镇国天球在,宾空宝仗迷"描绘了宁宗治世时的盛况,但此刻已成了回忆,人们对他的功绩和领导能力感到迷惘。"历年施泽久,四海哭遗黎"表明宁宗在位期间对国家和人民的恩泽深厚,人们对他的离去感到痛惜和哀悼。

第二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宁宗的追思和思考。"三世扬文武,千秋敬一微"意味着宁宗来自世代文武世家,他的微小之处却受到了后世的尊敬。"身临君薨乱,国命属谁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宁宗去世后,国家的命运将由谁来承担。"文物慙古贤,时人泣英辞"指出宁宗的才华和文学造诣使后人感到惭愧,同时也让当时的人们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悲伤。最后两句"皇恩不可报,奈尔在天涯"表达了作者对宁宗的感激之情,但也感叹宁宗已经远去,无法报答他的恩德。

这首诗词以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了对宁宗的怀念和赞美之情。通过描绘宁宗治世的盛况和对他的功绩的称颂,表达了作者对于宁宗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宁宗离去的悲伤。整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精练的语言和隐喻的手法,传递出深情厚意,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物和国家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身居何处洞,潇岸看云行。既已通仙籍,奚烦赠道名。幌红花日影,香断寺钟声。题句君应识,君诗亦自清。

投玄急。投玄做个聪明客。聪明客。静清心月,不教云隔。死生生死无人测。效予入道能超溺。能超溺。虎蟠龙绕,性停命息。

魏留十七助防边,埋没盐州十八年。衣屦穷空委胡妇,糗粮辛苦待山田。关河旧路频回首,腹背他时两受鞭。邂逅得归耶战死,母随人去亦萧然。

桂树悬知远。风竿讵肯低。独怜明月夜。孤飞犹未栖。虎贲谁见惜。御史讵相携。虽言入弦管。终是曲中啼。

不见故人天际舟,小亭残日更回头。缲成白雪三千丈,细草孤云一片愁。

一带古苔墙。多听寒_。箧中针线早销香。燕尾宝刀窗下梦,谁翦秋裳。宫漏莫添长。空费思量。鸳鸯难得再成双。昨夜楚山花簟里,波影先凉。

休官罢任已闲居,林苑园亭兴有馀。对酒最宜花藻发,邀欢不厌柳条初。低腰醉舞垂绯袖,击筑讴歌任褐裾。宁用管弦来合杂,自亲松竹且清虚。飞觥酒到须先酌,赋咏成诗不住书。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侯门一入似海深,欲讯卿卿问鬼神。?此情惘然逝如梦,镜花水月原非真。

武夷仙坛接里闾,琴堂水阁半凌虚。竹林旧享铜盘食,门巷今容驷马车。楚国大言登宋玉,汉家答诏用相如。未知笳鼓归何日,空锁鱣庭春草疏。

春雪偏当夜,暄风却变寒。庭深不复扫,城晓更宜看。命酒闲令酌,披蓑晚未冠。连营鼓角动,忽似战桑干。

迤逦东方白,犹馀数点星。乱鸦啼古木,宿鹭起寒汀。日衬残云赤,烟含远岫青。江山无限思,不觉是飘□。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芳草连天柳拂堤,怜君俯首去勾稽。赋成梁苑方同乐,唱彻阳关遽解携。指日鹍鹏当直上,待时鸾凤且卑栖。若逢访戴人乘兴,莫惜相随泛剡溪。

太丘传祖道,作邑兴何如。著意如风月,随缘遣簿书。吏参名例外,诗吒笑谈馀。偏忆当樽酒,论文意不疏。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

娇羞犹记别时言,教我春衣尅可单。说与苍头浑忘□,晓来真个作轻寒。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他年蓬岛音尘绝,留取尊前旧舞衣。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龙盘虎踞望南津,余烈峥嵘尚霸陈。醉着不知风揭屋,可能杨素是江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