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世贞的《于鳞返济南追之不及作》
拼音和注音
dēng lóng huí bǎn jiē wú shì , zhí zhú gū chéng lèi wàn x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踯躅:徘徊不前的样子。汉.秦嘉〈赠妇诗〉三首之二:「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登龙:登天的龙。乘龙。同'登龙门'。泛指升官。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看君匹练出吴阊,忽尔双旌指济阳。
长河不散真人紫,落日时怜我马黄。
欲取延津为海色,还愁太岱压秋霜。
登龙回坂皆吾事,踯躅孤城泪万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