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茅山访郑炼师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
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

作品评述

《游三茅山访郑炼师》是明代诗人田艺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
丹砂何日就,期尔在玄洲。

诗意:
这首诗以游历三茅山拜访郑炼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诗人以小隐居的身份,远离喧嚣的城市,心无旁骛地寄托于一片宁静的山野之中。诗中描绘了青山的静谧和黄叶的凄凉,呈现出秋天的景象。湖水的倒映摇曳在晴朗的榻上,钟声随着夜幕的降临在楼阁中回荡。诗末表达了对炼丹之术的期待,希望能够与郑炼师一同在玄洲(传说中的神仙居所)实现炼丹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青山、黄叶、湖水、钟声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秋天的氛围和寂静的山野之景。同时,诗中的小隐居和追求炼丹之术的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超凡脱俗的愿望。

诗词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邃。青山与黄叶的对比,表达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湖影与钟声的描绘,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交织,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感。丹砂和玄洲的提及,则展示了诗人对神仙之道和永恒存在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田艺蘅独特的诗境,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深邃,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超脱尘俗和追求永恒之道的思索和渴望。

诗词推荐

九月天始霜,泽中多烈风。东厢寻丈地,聊以安我躬。薪炭南山来,地炉晨暮红。二月春始和,始虫思旧螫。早堂虽褊小,门户随事葺。辟窗对小山,峰峷争嶪岌。笔砚陈横几,图书罗矮床。颉颃燕雀声,左右兰茞芳。有时苦顽痹,杖藜寄相羊。折花与弄水,自适亦何常。

藏身北斗道弥昌,三脚虾{左虫右麻}著锦裆。多少病猫餐死鼠,日中抬首眼无光。

年时江上垂杨路。信拄杖、穿云去。碧涧步虚声里度。疏林小寺,远山孤渚,独倚阑干处。别来无几春还暮。空记当时锦囊句。南北东西知几许。相思难寄,野航蓑笠,独钓巴江雨。

半阴未雨,洞房深、门掩清润芳晨。古鼎金炉,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罗绮娇春。争拢翠袖,笑语惹兰芬。歌筵初罢,最宜斗帐黄昏。楼上念远佳人。心随沈水,学兰灺俱焚。事与人非,争似此、些子香气常存。记得临分。罗巾余赠,尽日把浓熏。一回开看,一回肠断重闻。

当日扬清激浊流,身危肯作稻粱谋。不从党锢诸贤死,窃禄偷生亦可羞。

丹枫酣霜压林丘,黄叶老尽岩西头。不应蔓草烟漠漠,并作粉绘苍山秋。

江风远,吹皱翠罗漪。山绕似重围。连延花枝香成阵,坡陀垅亩绿如畦。个中间,吾受者,一尘兮。君不见花间偏爱月。又不见山阴偏喜雪。搴杜若,载辛夷。东篱日落悠然坐,舞雩春暖咏而歌。此何人,千万古,

风高鸿影只,秋迥鹗飞双。桐帽人耆耈,纶封泽骏宠。欧书曾肆力,古调罕同腔。且幸碑铭识,无从亲扣撞。

有客相过风雨秋,唾飞珠玉胜珍羞。但知女似谢道蕴,不道吾为马小游。

并抽新笋色渐绿,迥出空林双碧玉。春风解箨雨润根,一枝半叶清露痕。为君当面拂云日,孤生四远何足论。再三抱此怅为别,嵩洛故人与之说。

清于池水净于苔,会府潭潭暂作台。夜月半庭人未宿,春云满眼杏将开。榆关道路犹堪走,麟阁功勋岂易陪。莫信蓬莱相离远,塞鸿多自日边来。

山为灰,石为炭。水泉沸,百草烂。神予我,旱夺之。孰为是,骄不威,尚可弛兮。

凉霜八月塞天寒,飞度衡阳楚水宽。少妇楼头初掩瑟,一行先向夕阳看。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古今常理,何用忉忉。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十日并照,明察秋毫。不拣侯门射策,何须华顶降魔。孤迥迥,冷萧萧,无羰翻黑月,魑魅哭连宵。

水急鱼行涩,峰高鸟不栖。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王事圭峰下,将还禁漏余。偶欢新岁近,惜别后期疏。雪罢见来吏,川昏聊整车。独吟多暇日,应寄柏台书。

古今何事不思量,尽信邹生感彼苍。但想燕山吹暖律,炎天岂不解飞霜。

云锦仙翁人不识,多生九华茹芝客。少年登览妙形容,三十七峰俱改色。手捉高士淡墨图,烟云到处随卷舒。珠玑衮衮入题咏,缣素往往争临摹。雪潭四时溅飞雪,叹我幻躯方病渴。何由得共山中人,脚踏寒流弄明月。

一叶扁舟兴浩然,笔床茶灶旧因缘。帆归西塞秋风外,人在南楼夜月前。情不自由君忆我,老无所用我知天。何时见易园中路,拂石携壶同醉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