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

少年李侍御,既是朝廷的柱石之才,又被派往旧时的徐州。从东边出发,属于平津阁的地域。前行是博望侯的行营。行至徐州,淮水已满,吹响的军号在楚天的秋日里回响。作客在这里的梦境中,处处都是依依如故的地方,寒山和白楼相互对望。

诗意和赏析:这首诗写的是韩翃送别李侍御去徐州行营的场景。诗中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徐州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行营的人紧张而忙碌。诗人把这种战乱的氛围融入到诗中,让读者感受到壮士行营的热血与冲动。李侍御离开的那天,淮水已满,秋日的楚天吹响了军号。这样的景物描写,映衬出李侍御的英勇与坚定,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别离之情。整首诗寥寥数语,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遐想之感。

此外,诗中还以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的形象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深情厚意。客梦依依处代表了作者在梦中与李侍御相遇相见的温馨情境,寒山对白楼则象征着作者和李侍御相互间的思念与对望。这种象征意义的运用,增强了诗的艺术性和思想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象征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李侍御的送别之情和思念之意。它具有很强的离散诗人气质,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登天宝十三载进士第,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建中初,以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卒。翃与钱起、卢纶辈号大历十才子,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今编诗三卷。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杨纮榜进士。其诗兴致繁富,人谓如芙蓉出水云。补诗二首。

诗词推荐

半空岚翠滴楼台,物象冥搜入翦裁。云散峭峰殊华岳,仙留灵迹胜天台。丹砂水暖岩前涌,紫术花香洞口开。为问神仙住何处,寄诗还许到蓬莱。

薄茶便当乌程酒,短艇聊充下泽车。坟墓去家无百里,往来仍不废观书。

一世跻仁寿,君今更欲延。山中想无事,分外得长年。松老多经雪,云闲不到天。区区殉名者,回道倍凄然。

卷帆倚棹浅河津,忆泛长江步步新。未免生涯寄风浪,不堪舟楫委埃尘。往来欲就沙囊堰,深浅时看举策频。一望云霓百忧集,应思平地隐居人。

雪涨前溪水,啼声已绕滩。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迹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残菊犹能傲霜雪,休将白眼向人看。

清羸怯问黄错月,呵手寒窗寄幽绝。一枝幽艳枨触人,花与诗人皆本色。孤山飞鹤舞空去,诗家何曾绝正脉。经营惨澹空亡寄,不如倚笔珊瑚格。腾六冬来偏放惰,暖日暄风浑坼破。便拟飞章上诉天,怕主林神合连坐。我昔与梅同谪堕,随分世尘聊赎过。薰天肉食休问渠,万古清芬首阳饿。

悠然富春客,忆与暮潮归。擢第人多羡,如君独步稀。乱流江渡浅,远色海山微。若访新安路,严陵有钓矶。

上人留我禅房宿,煮笋烹茶语夜阑。铁马鸣风山牖寂,木鱼敲雪晓廓寒。真筌但要此心悟,公案休将故纸鑽。若道吾言没滋味,请师且去坐蒲团。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嘉定甲戌冬,扫门古杨州。一见握手欢,飞黄厄盐辀。士忧不闻道,勿以穷故忧。为圣为贤人,所贵天爵修。万卷我有庄,子肯从我游。良农不辍耕,嘉丛终有秋。动心得曾益,雪案三年留。一朝推使出,西风着兜牟。莽苍淮月冷,低迷汴云愁。正抱虎兕寝,孰脱鹰隼鞲。越在岁执徐,公来

莺语愁春,海棠风里胭脂雨。酒杯慵举。闲扑亭前絮。漠漠斜阳,截断愁来路。凭阑伫。满怀离苦。分付楼南鼓。

湖上难为别,梅梢已著春。林喧乌啄啄,风过水鳞鳞。缘有三年尽,情无一日亲。白头厌奔走,何地与为邻。

小圃养春色,乘时不可缓。翌锄常于于,成趣须旦旦。花摘去年种,喜供一时玩。举杯付歌儿,野服更萧散。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漫陪仙吏访仙乡,仙室倾颓迳路荒。碧草护坛麏有迹,红桃照井水浮香。岩边鹤返曾千岁,梦里丹分近一囊。最怜仙术神如此,何不霞新炼药房。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故园秋雨后,足迹遍溪山。月入芦花冷,风磨柳叶残。群乌乱木末,独雁咽云端。此景堪谁遣,村醪味带酸。

出没云根上下浮,蘸蒲清溜十分幽。前滩乌鬼能撩乱,争似盘鱼得自由。

行乐何妨纵水嬉,劝耕犹喜及花时。风和官柳未飘絮,绿满园桑无附枝。训练指麾谈笑里,清凉潇洒古今宜。西溪雨足归舟稳,会送高帆入凤池。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