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十咏·砚瓶

小瓶防砚渴,埏埴自良工。
怀抱清谁儿,聊凭一滴通。

作品评述

《书斋十咏·砚瓶》是宋代刘子翚的作品。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砚瓶的赞美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砚瓶小巧玲珑,用来防止砚台干涸,是瓷工的杰作。它怀抱清水,好像是在守护着一位特别的人,只需一滴水,即可畅通无阻。

这首诗词通过赞美砚瓶,向读者展示了砚瓶的独特价值和功能。砚瓶小巧而精致,不仅能够保存清水,还能防止砚台上的墨汁干涸。它象征着良工的巧思和技艺,传递出作者对工匠精神的赞美。砚瓶的存在也唤起了作者对清水的思念,清水象征着纯净和通畅,使得书斋中的文人们能够在写字时流畅自如。

这首诗词短小精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砚瓶的特点和功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纯净和通畅的向往。它抓住了砚瓶作为文人书斋中重要工具的特殊意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个小小砚瓶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琐碎小物的细腻观察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它以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勾勒出了砚瓶的形象,同时也通过砚瓶的象征意义,传递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纯净心灵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因嫌踪迹混尘嚣,腰斧高歌去采樵。欲效买臣无贵骨,何如王质有仙标。丁丁伐木空山外,轧轧肩薪小迳遥。一任雪天霜月夜,且将带叶地炉烧。

东吴七月暑未艾,川云忽兴天昼晦。蔽空雨点弩发机,平地成渠屋穿背。早禾玉粒自天泻,村北村南喧地碓。大牲如阜酒如江,相唤龙祠作秋赛。

春山多少雨,染出碧云堆。岩冷溜常滴,人閒洞自开。摘花香入袖,题石笔黏苔。茅屋在何处,桃花流水来。

去年花落时,题作送春诗。自为重相见,应无今日悲。道孤逢识寡,身病买名迟。一夜东风起,开帘不敢窥。

才得心安便是通,乘龙非贵钓非穷。那知碌碌樊鳞者,尽在先生不钓中。

岸帻坐前楹,天围极望青。日华开岭雾,风影碎池星。重露惊栖鹤,幽丛带暗萤。尘机心久息,宁待据梧暝。

千门共惜放春回,半锁楼台半复开。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台。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绿犹藏画蜡灰。毕竟思量何足叹,明年时节又还来。

都城水绿嬉游处。仙棹往来人笑语。红随远浪泛桃花,雪散平堤飞柳絮。东君欲共春归去。一阵狂风和骤雨。碧油红旆锦障泥,斜日画桥芳草路。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花木横斜转小蹊,疏帘竹屋任高低。何人移得僧窗静,置在君家厅事西。

晓风猎猎笛横秋,泽国名山九日游。万里烟云归老眼,千年形势接中州。丘原到处堪怀古,萸菊随时岂解愁。此日此心谁共领,朝宗江汉自东流。

德公本自隐襄阳,治病翻成客满堂。懒把穷通求日者,试将多病问医王。一丸五色宁无药,两部千金合有方。他日倾河如石鼓,著书犹愿记柴桑。

向晓星辰数点斜,云中寒日似笼纱。空庭老树无人见,独背春风自著花。

布将骑,公将步,天下粉纷可横鹜。下邳域南绳缚虎,曹公不怒刘公怒。董卓丁原在何处,布乎布乎嗟汝布。

本来真是与真非,只为因循逐物移。当面雷同还自笑,此心机动已天知。穷通有命宁由我,邪正唯人更问谁。委曲周防终恐拙,何如直道了无危。

幽燕消息近如何?控扼长淮节镇多。纵使火龙蟠地轴,莫教铁骑过天河。关中馈运萧丞相,海上楼船路伏波。老我不才无补报,西风一度一悲歌。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尘到朝元边使急,千官夜发六龙回。辇前月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灰。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有时云外闻天乐,知是先皇沐浴来。

老来已谢著书忙,但向清游访睡乡。寄语深师与包叟,可无客枕假云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