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送子居大梁,关中乃关外。
往者边事繁,秦民被灾害。
今闻独丰穰,逮堠无动旝。
相公欲勤劳,请以临都会。
多选天下才,佐佑如何赖。
决疑有全策,何必用蓍蔡。
虽病君强行,宝刀仍喜带。
岂是为俗儒,空言事夸大。

作品评述

《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送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
去往大梁,关中即关外。
往日边事繁忙,秦民备受灾害。
如今听说独自丰收,边塞平安无战旗。
相公欲勤劳奉公,请您出使都城。
多选拔全国人才,辅佐如何依靠。
解决疑虑有全面的策略,何必用占卜和预测。
尽管身体欠佳,您仍然勇往直前,宝刀仍然高悬腰间。
岂是为了迎合世俗儒生,空谈虚言夸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梅尧臣送别张推官洞赴晏相公辟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洞赴晏相公前往大梁出使的祝福和赞美。

首先,诗人提到洞赴晏相公去往大梁,表示大梁是关中的外地,暗示了大梁的重要性。接着,诗人回顾了过去边境的困扰和秦民的灾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现在的安宁和独特的丰收景象。这种转变暗示着洞赴晏相公在边境地区的执政能力和成就。

诗人对洞赴晏相公前往都城的决定表示支持和鼓励,认为相公应当在都城中择选天下的人才来辅佐他,而不是依赖占卜和预测。这表达了诗人对相公明智决策和实际才干的赞赏。

最后,诗人提到相公身体不佳,但仍然坚持前行,将宝刀佩带在身边。这表明相公坚定不移地追求公务,不为世俗儒生的虚言所动,强调了他的坚毅和果敢。

整首诗词以送别的方式表达了对洞赴晏相公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忠诚、才干和勇往直前精神的赞扬。通过对历史时事和个人品质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治理能力和坚定信念的认可,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治国理政观念。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昼锦赋归欤,梅花万里余。同盟难此别,后会定何如。袍绿为亲寿,编青课弟书。燕山今再有,五桂耀乡闾。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

师经非纸上,师佛在心中。觉路何曾异,行人自不同。水云晴亦雨,山木夜多风。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体力今何似,函书阙到门。匆匆缘不暇,负负复何言。此口忘疏远,明公实见存。扪参怀蜀道,叱驭忆王尊。

缟裙练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穠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我来从所好,停策汉阴多。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崔徐迹未朽,千载揖清波。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玉溪一别十年馀,北绾铜章西辟书。寄语湖山好相待,苍颜归日骇禽鱼。

鸦帝曙色尚朦胧,惊起山房梦蝶翁。始悟区区大槐里,不如栩栩乱花中。

芙蓉照水桂香飘,车马纷纷度六桥。锦幔笼船人似玉,隔花相对学吹箫。

难得刘夫子,生平极爱予。有时吟好句,特地到贫居。远别宁无恨,平安莫问书。梦穿庭际菊,密叶过畦蔬。

千年松树冻欲死,夜半老僧眠树根。一片海云吹不散,白龙拖雪上昆仑。

仆人驱行轩,低昂出我门。离堂无留客,席上唯琴樽。古道随水曲,悠悠绕荒村。远程未奄息,别念在朝昏。端居愁岁永,独此留清景。岂无经过人,寻叹门巷静。君如天上雨,我如屋下井。无因同波流,愿作形与影。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碧树笼秋池,锦帐迎风开。水光曳倒影,矮菊纷舆台。春风木芍药,是花岂云来。淡妆绝脂粉,独秀墙之隈。仿佛秦与虢,上马犹徘徊。持以赠美有,斜插乌云堆。

旧禅栖古越,旅榇隔新亭。社散莲犹白,吟余草自青。鸟鳷行道路,蛙产灌畦瓶。雨湿眠来石,风翻读半经。补衣荷片片,照佛火星星。听绝晨参磬,寥寥人杳冥。

谁伴幽人饱岁寒,霜葩雪干翠琅玕。眼前交道如渠少,好作长年耐久看。

箕冠如栉拥茅旌,谁执骍旄歃晋盟。遵海而南关气数,渡江以北少功名。火旗晻霭云藏阙,水阵周遭雪压城。一榻不容人鼾睡,那知雾岛是神京。

金勒鞚花骢。故山云雾中。翠苹洲、先有西风。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翁。双翠合眉峰。泪华分脸红。向尊前、何太匆匆。才是别离情便苦,都莫问、淡和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